中時社論》蔡麥會短效 無法跳脫美中共管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率同跨黨派議員5日與蔡英文總統正式會面,「重大外交突破」、「美臺友好關係歷史高峰」等歌頌之詞隨之而起,而真正負責外交政策制定與執行的拜登政府卻忙於風險管控,爲「蔡麥會」降溫、淡化,臺美關係終究無法跳脫美中臺三邊關係框架,一場外交盛會無法改善臺海安全形勢,也不會扭轉美中共管臺灣命運。

無法改善臺海形勢

在全球媒體關注下,蔡英文與麥卡錫及18位美國跨黨派議員在洛杉磯雷根圖書館會面,就美臺關係而言確屬創舉。但任何象徵性效應往往是短暫的,去年8月時任衆院議長裴洛西堅持訪臺,也被臺灣吹捧爲重大突破,今天各界記憶猶新的是中共大規模實彈軍事演習及「第4次臺海危機」,不到8個月,裴洛西已被麥卡錫取代,民進黨仍在複製同樣的「突破」,只是場景轉移到美國本土。

無懼中共的壓力,麥卡錫堅持與蔡英文會面,傳達國會跨黨派支持,並公開承諾將會信守義務,必須予以肯定與感謝;但在現實面,缺乏實力爲後盾的口頭承諾或象徵性動作往往不會嚇阻中共脅迫,反而引發反制行動,不利於臺海和平與穩定。據報導,中共已自5日起展開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主要範圍在臺海中北部;「山東號」航艦5日穿過巴士海峽,航向臺灣東南海域,前往西太平洋展開首次航訓,也可能爲軍演先期準備;另外大陸外交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中共中央臺辦和國防部接連發表聲明,批判蔡英文「過境竄美」,並宣示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基本上,中共反制的規模與強度要綜合美中臺三邊關係現狀、相關地緣政治事件、蔡麥會細節等因素決定。在成功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會持續強化和平形象,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訪問大陸、馬英九訪問大陸降低兩岸人民敵意,以及沒有必要因蔡麥會與拜登政府攤牌等因素,專家預測,中共這次反制行動可能不會超過去年8月的環臺軍演。也有專家評估裴洛西訪臺剛好給中共藉口,執行規畫已久的升高對臺灣軍事脅迫行動,再加上麥卡錫密切配合蔡英文,也不排除以後訪問臺灣情況下,中共沒有理由不採取強硬行動。

外交突破泡沫破滅

民進黨這次短線操作,以爲說服麥卡錫以洛杉磯會面取代訪問臺灣,可突破在美國本土會晤政壇人物層級,而中共也不至於會有過激的反應。相形之下,拜登政府就有高度的危機意識,並精確掌握情勢,積極進行風險管控,對蔡英文過境及蔡麥會低調再低調,重申是私人、非官方性質,符合美國一中政策,更重申不支持臺灣獨立。

拜登政府冷處理,一方面安撫中共不要以此爲藉口做出過度反應,同時警告臺灣不要過度渲染,以免重演裴洛西訪臺風暴。在蔡麥會後,國務卿布林肯仍不放棄危機處理,呼籲北京不要以過境爲由,採取任何行動加劇緊張局勢,改變現狀,就是對臺海安全的高度憂慮,民進黨卻仍沉浸在外交突破之中。

嚴格來說,美國國會兩黨一致挺臺舉世皆知,麥卡錫大張旗鼓率領衆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等抗中大將集結洛杉磯,除了升高支持臺灣的聲量與姿態,也有其國內政治考量,要彰顯他們比拜登政府更反中,也更愛臺灣。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蔡麥會:臺灣陷入被愛死的危險嗎?」美中關係處於建交以來最低點,此時蔡政府外交操作一旦過了頭,將危害臺海安全與穩定。

過境外交已成爲臺灣突破孤立的主要外交工具,「民主夥伴共榮之旅」是蔡英文任內第7次、1994年以來臺灣元首第29次過境美國,每次美方待遇及中共反應都不同。目前美國正全力促成拜習通話及布林肯訪問大陸,中共強烈反對臺灣「倚美謀獨」,美國虛化、掏空一中政策,在這個大環境下,無論會晤裴洛西或麥卡錫,民進黨的外交突破泡沫都快速破滅,最後還是回到美中共管原點,這些都有脈絡可循,只是民進黨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