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烤肉 疾管署示警:腹瀉案件增諾羅爲多

疾管署副主任郭宏偉。(鄭鬱蓁攝影

近期國內腹瀉疫情上升,中秋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疾病管制署指出,近四周共接獲58起羣聚通報,24起檢出陽性遠高於近2年來同期,疾管署特別提醒,民衆親友烤肉聚餐,注意飲食安全,避免生食生飲,應將生熟食分開處理,澈底烤熟或煮熟後再食用,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口罩生病在家休息等,以降低腸道傳染病感染或傳播風險

疾管署副主任郭宏偉提醒,每年中秋節腹瀉疫情都會上升,本週就是中秋連假,提醒民衆連假期間要和家人聚餐烤肉,要特別注意食材的衛生安全,熟食生食要分開處理,肉也要徹底烤熟。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9月20日至9月26日)門急診腹瀉就診累計113361人次,近幾周呈上升趨勢;往年中秋節當週及後一週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

全國近四周(第36至39周)共接獲58起腹瀉羣聚通報,高於2018至2019年同期,其中24起檢出陽性,以餐飲宿業(10起)及校園羣聚(8起)爲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爲主(19起)。

疾管署表示,每年國人多以烤肉的方式與親朋好友共度中秋佳節,若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以低溫保存,或未澈底煮熟至中心溫度超過70℃再食用,容易引發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另由於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特性,若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而造成腹瀉,其中諾羅病毒具有高傳播力,人口密集處易引起大規模感染。

疾管署指出,腸胃炎主要症狀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腸胃炎傳染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受到病原體與水,或是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或是曾接觸的物體,諾羅病毒,若吸入飛沫或是口沫也會造成諾羅病毒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行腸胃炎不容易分辨,腹瀉、腹痛、嘔吐、發燒頭痛等,諾羅會比較像類流感全身痠痛症狀,細菌性腸胃炎則是會有血便情形,也與免疫力有關。

諾羅病毒感染後兩三天會自己痊癒,細菌性則會一週到十天之久。因此呼籲,若上述症狀持續兩到三天都沒善就應該儘速就醫。

預防有五大方法,勤洗手、確保使用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徹底加熱,食材保存避免在室溫下放太久,蛋類放太久可能會有感染,海鮮貝類,過去曾發生諾羅病毒,弧菌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