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地供應鏈崛起 工研院:臺製造業面臨空洞化隱憂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林信男/臺北報導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2日表示,中國大陸積極發展供應鏈地化,使臺製零組件面臨被取代的壓力,因此除低階組裝外,臺商也開始在對岸進行研發投資,導致臺灣製造業出現逐步空洞化的隱憂。

蔡清彥2日上午出席「2014臺灣產業科技政策論壇下一階段之新興科技及發展策略」,他在致詞直言,臺灣接單、大陸生產的製造業營運模式,恐對我國製造業的技術升級就業機會造成影響

蔡清彥舉例,從小米機、歐菲光的觸控面板就可看出,中國大陸在地化的「紅色供應鏈」正逐漸成形,已有能力製造過去須仰賴臺商生產的零組件,導致臺商除低階組裝外,也開始在中國大陸進行研發投資,使我國製造業面臨空洞化隱憂。

臺灣製造業毛利極低,正是我國薪資成長停滯的原因之一,產業升級轉型,是可能的解決之道。蔡清彥說,臺灣必須找出產業利基,以及其中可和國際接軌的部分

蔡清彥強調,臺灣應加快產業創新、升級轉型的腳步,才能獲得帶動下一波經濟成長的助力

蔡清彥認爲,包括機器人醫療器材雲端運算科技,都是臺灣在科技發展上的利基,但要創造出獨特優勢和附加價值,並找尋與他國合作契機,才能在世界發展潮流中找到自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