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勇挑經濟大梁 地方政府有苦難言

7月疲弱經濟數據公佈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立刻在8月16日召集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等六省負責人舉行會議,表示上述六省的經濟總量佔全國比例超過40%,要求「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完成中央財政上繳任務」。

李克強雷厲風行。大陸國務院8月24日召開常務會議,再度強調要壓實地方責任,確保穩經濟政策確實執行。25日,由正部級官員親自帶隊的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工作組立刻出發,前往河南、浙江、江蘇、福建、湖南、山東、湖北等十個經濟大省。

其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帶隊赴河南、財政部部長劉昆帶隊赴浙江、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赴江蘇、住建部部長倪虹赴福建、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赴湖南、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山東、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前往湖北。從工作組帶隊一把手名單,就可嗅出本次督導非比尋常的氣氛。

不僅如此,9月8日國常會專題會議上,李克強除了聽取上述工作組的督導彙報,並指示抓緊派出下一批工作組。意思就是,其他省份也別想偷懶觀望。李克強在臺上振振有詞,底下官員卻是愁眉不展,原因無他,翻開財政帳本,錢從哪裡來?

「經濟大省勇挑大樑」本是理所應當。但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經濟增長不如預期,在減稅降費政策下,各地財政收入減少的同時,又需增加財政支出與投資,導致各地方政府負債率節節攀升。

據財政部公佈的上半年地方財政狀況,全大陸31省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均爲赤字,赤字規模達人民幣(下同)5.57兆元。其中四川的赤字最高,達3,694億元,而這還未統計到8月份四川大規模限電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二高的是河南,赤字3,370億元。第三是廣東,赤字2,912億元。這三省都是被列入經濟大省。其他三省同樣不樂觀,江蘇赤字2,493億元、山東赤字2,109億元、浙江赤字1,252億元。就連年年向中央上繳稅收居前的優等生上海,也因上半年封城,出現歷史同期首次的財政赤字。

進入下半年,地方財政更吃緊。河南鄲城因連續多月無法發放駕駛員薪資,全市公交車停運。廣東省唯一全國百強縣惠州博羅縣,也爆出因公交企業經營困難,減少班次的現象。

甘肅蘭州公交集團同樣因負債累累,數月發不出薪資,決定讓員工自辦貸款,由公司作保還本還息,解決欠薪問題。四川樂山一次性17億元賣斷未來30年的大佛景區主營收益權。類似事件頻傳,足見地方財政已是山窮水盡,何來多餘力氣再挑經濟大梁。

大陸中央關注到地方財政問題,透過大規模發行專項債,投資大基建,冀望拉動市場需求,刺激經濟增長。

數據來看,上半年專項債融資高達3.4兆元,下半年的任務主要是加快投放,「用好用足專項債」。所謂「用好用足」,也就是帶動私人投資和消費,擴大乘數效應。政策雖具美意,但實際情況卻是,廣義貨幣高增長,財政政策也發力,但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導致社會融資不及預期,未能出現乘數效應。

姑且不談擴大專項債發行,恐讓地方政府繼續債臺高築的隱憂。基建投資向來是政府最易掌控,也最有效率的提振經濟作法,但放在現下環境來看,其實對就業、消費、市場預期的拉擡效果都有限。

在疫情爆發之前,大陸就業結構已轉爲服務業爲主,因此透過擴大基建投資來拉動就業的效果亦隨之下降。事實上,觀察今年以來大陸失業率逐月攀升,可知就業壓力有增無減。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更不會消費。在此背景下,若無法活絡服務業生產經營及相關消費活動,擴大投資也只是實現低水平的經濟均衡,也無法扭轉市場預期轉弱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