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江蘇怎麼幹?丨經濟大省挑大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燕 上海報道4月2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情況。

“強富美高”對應着“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藍圖,自2014年至今已有十年。

總結十年來的成績,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介紹道,在“經濟強”上,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級臺階,從2014年的6.51萬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12.82萬億元,13個設區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5個城市經濟總量過萬億。在“百姓富”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72萬元增加到5.27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0∶1降至2.07∶1。在“環境美”上,江蘇在經濟總量接近翻了一番的同時,單位GDP能耗、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6.4%、30.9%左右。在“社會文明程度高”上,13個設區市全部創成全國文明城市。

談及2024年的工作重點,許昆林指出有六點:一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二是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三是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四是更大力度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五是紮實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六是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江蘇還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目標。南京大學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沈坤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包括大三方面:傳統產業是經濟增長的主戰場,但目前技術含量、綠色化水平都有待升級,傳統產業的升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個方面。第二方面是未來產業的培育:如何從無到有發展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是從原創性科技到產業的過程。第三方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壯大,即初創企業如何通過資本市場、營商環境改善而壯大起來。

投資、消費新增長點在哪?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爲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去年江蘇經濟增長是5.8%,比全國高0.6個百分點,總量和增量都佔全國的1/10。”許昆林指出,今年江蘇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以上。其中,重中之重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投資、外貿,努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做強有活力的外貿。

2023年,投資對江蘇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4.1%。今年前兩月,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全國平均高2.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高於全國0.9個百分點。

江蘇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張春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拉動經濟需要有效投資,一方面投資要有潛力可挖,如大量的設備更新;另一方面是要尋找新的投資點,如新質生產力給江蘇提供了很多投資機會。“設備更新也要適應新質生產力的要求,而不是盲目、簡單的更新。”

2023年,消費對江蘇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8%。今年前兩月,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1%,高於全國平均0.6個百分點。

談及今年投資、消費的新增長點,許昆林指出,據摸排,今年江蘇全省設備更新需求達9000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有700億元左右。爲此,江蘇已經出臺了製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並正制定汽車、家電、家居換新支持政策和清單,組織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促消費活動。

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力點在哪?

作爲製造業大省,江蘇製造業覆蓋全部31個大類,規模約佔全國的1/8;有6個行業規模已超萬億元,擁有1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集成電路、船舶海工裝備和生物醫藥等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爲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許昆林表示,江蘇將堅持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抓基礎研究、抓產業升級、充分發揮企業作爲創新主體的作用。

基礎研究方面,江蘇今年將設立“應用基礎研究特區”,依託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高水平建設省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基礎三個研究中心,實施40個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根植“從0到1”的原創力策源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在於基礎研究。”張春龍指出,江蘇在基礎研究方面有良好基礎。省內大學、科研機構的數量在全國處於前列,應根據自身基礎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目前,我國的基礎研究和國外相比仍有差距,國家層面需要宏觀佈局、整合資源,江蘇可以根據產業和科研基礎,在基礎研究方面選取重大項目、選擇發力方向。

沈坤榮同樣認爲,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需要原創性科研投入:江蘇要建好用好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姑蘇實驗室,通過對原創技術、符合國家戰略需要的投入,爲科技自立自強和未來產業培育提供載體和平臺。

圍繞產業升級,許昆林表示,江蘇一方面將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發展,着力構建未來產業體系,在新領域新賽道上搶佔制高點。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製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着力鞏固擴大傳統產業優勢。

“產業升級和基礎研究的關聯度很高。”張春龍指出,江蘇製造業發達,也通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獨到優勢。但要在新的領域搶得先機,製造業就要儘快轉型升級,包括通過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連接等手段優化升級。

爲發揮企業作爲創新主體的作用,去年江蘇制定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0家,現在總數達到5.1萬家,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795家,有效期內累計1474家。

“只有企業創新抓好了,全要素生產率纔會大幅度提升,才能夠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許昆林表示,江蘇將研究出臺一批增量政策,加快構建以企業爲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力爭今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能夠達到5.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萬家。

據沈坤榮介紹,江蘇採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從而形成江蘇未來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江蘇也“先立後破”,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如江蘇的化工原材料、化學頭部企業通過新技術的嫁接、新材料的應用形成升級換代的過程。

圍繞“因地制宜”,沈坤榮還建議,江蘇可以根據不同功能區的特點發展新質生產力。如連雲港、鹽城、南通都是沿海城市,可以把海洋經濟、海洋生物工程、溼地保護等相關產業結合起來發展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地彰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