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占主導地位 商用車合資股比放開影響甚微

4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佈消息稱,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全部取消限制。

目前,國內東風、上汽、江鈴福田、廣汽和四川南駿等商用車企業,與沃爾沃、依維柯福特戴姆勒、日野、現代和康明斯外資企業設立了合資企業。上述合資企業在重型、輕型商用車,以及發動機等方面推出了合資後的產品,這些產品均在業內具有相應的市場地位。同時,通過多年發展,合資企業引進、消化外資企業技術成果顯著,紛紛推出了建立在引進外資企業最新技術基礎上的,更加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2017年商用車行業呈現火爆的局面,商用車銷量416.06萬輛,同比增長13.95%,增幅高於汽車全行業增幅十個百分點,對全行業的拉動效果明顯。同時,國內商用車行業正快速向高端化、專業方向發展,用戶的用車理念和選車理念也更加理性、成熟、專業。中國的商用車市場在市場體量和發展速度上,均呈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

記者在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過後發現,業界觀點集中於對於商用車行業,股比開放等政策影響甚微,原因主要集中於以下兩點。

首要原因是從全行業角度看,各車型細分市場中,均由國內品牌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雖然在較爲小衆的高端用車市場,進口品牌確實具有一定的產品優勢。然而隨着國內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提升,且已初見成效,以“進口替代”爲目標的產品,已在高端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外資企業如果今後以獨資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銷量不一定能達到“預期”。

第二個因素是目前國內商用車企業中,合資企業的產品多數爲擁有外資技術的“中國品牌”,且在合資企業成立之初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同時,車輛主要零部件的配套供應商多爲中國企業,具有完整的、高水平的配套供應體系,外資在這方面的技術實力差距正在被縮小。股比放開的政策實施後,外資企業增資或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的意義不大,“意願”不強。

商用車行業具有“經濟發展晴雨表”之稱,由於距離大衆視野較遠,產業發展狀況關注度較低,然而當相關政策出現變化時不難發現,中國商用車企業已經在市場中佔據了主導地位,開放政策給商用車行業帶來的衝擊將明顯小於乘用車市場。

兩年的股比放開過渡期和五年的合資企業數量限制解除過渡期,都將促進市場、企業更加成熟,在2020年以及2022年來到之際,商用車市場或將以較爲平靜的態勢進入新的階段。(馬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