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商遭控未配合調查 或面臨歐盟高達50%關稅懲罰

歐盟認定3家中國的大型電動車廠沒有提供有關政府補貼、運營和供應鏈的足夠信息,將面臨嚴厲的關稅懲罰。圖爲中國北京車展。(圖/美聯社)

歐盟委員會已告知正在調查接受政府補貼的比亞迪、上汽和吉利等3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指稱他們沒有提供足夠的政府補貼、運營和供應鏈的信息,此一警告可能導致歐盟對這3家中國電動車廠商實施更嚴厲的懲罰性關稅。榮鼎集團的報告認爲,要讓中國電動車業者感受到痛苦,需要課以高達50%的關稅。

據《法國國際廣播》報導,網路媒體《政治》(Politico)根據其所看到的發給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上汽和吉利的信件指出,歐盟委員會對這3家電動車製造商沒有提供有關政府補貼、運營和供應鏈的足夠信息一事已獲得結論。

歐盟委員會表示,在沒有這些相關訊息投入的情況下開展工作,意味着需要回歸「現有事實」的概念。報導說,實際上,這通常意味着它可以隨心所欲地對進口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

這封寫給3家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信件表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去年發起的貿易調查可能會帶來嚴峻的結果,因爲布魯塞爾加大了行動力度,以應對日益占主導地位的中國綠色科技製造商,包括電動汽車到太陽能電池板,再到風能和渦輪機,這些中國產業讓歐盟的業者陷入困境。

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 (Valdis Dombrovskis)對《政治》表示,電動汽車調查正在「取得進展」,他預計調查將在暑假前結束。

報導說,這些言論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之行首站訪問法國的幾天前發表的。北京已對進口的歐洲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這表明中國對巴黎不滿,巴黎被指控在幕後遊說電動汽車調查。

外界對歐盟調查結果的猜測已經愈演愈烈,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得出結論稱,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力很強,即使歐盟徵收15-30%的進口關稅,他們仍能盈利。該報告指出,要讓中國電動車業者感受到痛苦,需要高達50%的關稅。

報導指出,這3家中國電動車廠因涉嫌接受扭曲性的補貼而接受調查,與歐洲汽車製造商相比,這可能在歐盟市場上創造不公平的優勢。而這類反補貼案件通常會導致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歐盟於去年10月正式宣佈,最遲應在今年7 月初宣佈其臨時關稅的決定,這項關稅將適用於所有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