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隱身性能 俄專家:殲-20就是一頭拼湊的大母牛
▲珠海航展開幕,隱身戰鬥機殲-20首次亮相。(圖/東方IC)
殲-20在珠海航展完成首秀後,引發國外軍事專家對這架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機(中國稱第四代)多項辛辣評論。有俄羅斯軍事觀察家直言,殲-20就是一架複製外國產品的綜合體,甚至諷刺,不理解這頭「大母牛」怎麼達到對外宣稱的隱身性能。
俄國軍事評論網站《紅星》日前發表文章指出,殲-20氣動佈局中的一對鴨翼,是早在蘇聯時期就被試驗成功,並運用到米格1.44戰機上的技術,卻被完全沒有更好創新的中共設計師們「撿起來」。而這項鴨翼技術會使雷達反射截面(ROS)大大增加,目前國際上先進的第五代隱形戰機並沒有任何一家使用。
該文章並對比了殲-20與美國F-35的機頭指出,中共並未重新花力氣研究自己的新機頭,而是直接借用F-22及F-35的機頭。文章稱,中共要重新設計一款新的先進戰鬥機,不但涉及到能力的問題,而且費時費力,因此各種已知的外國技術就被堆砌到一起,「這也是殲-20的由來」。
▼ F-35閃電II戰鬥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此外,俄國軍事觀察家維克多.巴拉涅茨也指出,複製外國的產品,是中共歷來的傳統。他們把殲-20稱作是轟動,但從這款戰機上卻能看到美國F-22的機頭,俄羅斯米格-1.44的鴨翼。「而唯一自己設計的機身又太長了,是那種發育不良、不成比例的過長。」
維克多.巴拉涅茨進一步表示,殲-20的戰術技術指標也沒有任何驚豔的地方,不但低於美國人的隱形戰機,而且也趕不上俄羅斯的同類產品。他說,「我從前後左右都看了這架飛機,請恕我不客氣地直言,我就不理解這頭大母牛,怎麼就能達到他們對外宣稱的雷達反射面很小。」
▼2015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的米格1.44。(圖/翻攝自美國之音)
對於俄羅斯媒體一連串的負面批評,大陸軍事論壇隨後也提出多項特點進行反駁。文章指出,在戰鬥機設計中,全機各處會有數百甚至幾千個反射雷達信號的散射源,最終全機的總信號反射特徵,就取決於這些散射源的疊加效果。而某些強散射源,一個就能頂得上弱散射源的幾百上千倍。
對於一般常規的戰鬥機中,最顯眼的強散射源就是戰機正面,其中以進氣道佔全機ROS的40%至60%排行第一;飛行員座艙則佔到15%至25%的比例,與戰機最前端的火控雷達艙和雷達天線相當。而殲-20設計就是優先解決正面的隱身問題,因此前段隱身性強於後半段。
文章指出,鴨翼和常規佈局之間的隱身差異,都屬於弱散射源,僅佔全機ROS的1%至5%,根本不會從整體上影響到隱身性能的優劣。最後大陸網友也反酸俄媒過去一連串的評論,只是在掩飾他們無法面對戰術飛機總體設計水平已經大幅度落後於中國的事實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