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前行者II | 消失的辦公室和超級個體崛起

《致前行者Ⅱ》丨雲時代下工作和交互方式新常態(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作者 | 靜靜

出品|本站科技《致前行者Ⅱ》欄目

精彩提要:

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衆多企業管理者來說,是不確定性和挑戰性極大的一年。面對新冠疫情的風暴,首當其衝的是顧客員工

數字化時代,對顧客,怎樣才能達到工業化的規模,同時能夠實現個性化的效率?

當組織邊界逐漸消失時候,崛起的超級個體如何找到他的價值連接點

數字化浪潮正在席捲全球,公司和個體也深處其中。在本站新聞和IBM共同推出的《致前行者Ⅱ》最新一期中,楊瀾訪談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原長江商學院院長建文和IBM全球副總裁、亞太區首席營銷官、大中華區數字銷售總裁周憶,探討數字化浪潮對新型辦公模式、客戶關係、公司和個體的關係的影響。從管理實例和理論高度兩個角度解讀,趣味性思想性兼具。

消失的辦公室

近期以來,世界各地又出現一波新冠疫情,形勢再度開始緊張。

因此,當中國公司員工都重新返回辦公室辦公的時候,美國和歐洲的很多當地的員工還得繼續在家中辦公。FACEBOOK甚至對外宣稱,未來五到十年,50% 的員工都會永久性的遠程辦公。對很多管理者而言,遠程辦公帶來了新挑戰。

就IBM亞太區首席營銷官周憶而言,疫情讓她不得不去創新自己的管理方式。

今年,周憶被任命爲IBM亞太區CMO,負責大中華區、東南亞、澳新(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印度等多個區域的營銷業務,正面遇到了疫情帶來的最大影響:消失的辦公室。

“正常的環境下,我可以去出差,我可以見到人,但現在我能見到的,只是設備上那小小的窗口。”甫一上任,她就感受到了來自文化、時差以及年齡代溝等層面的挑戰,“開會的時候,大家好像都戴着面具,平時想敢說的、敢怒的,也都不敢了,這個小小的方寸空間已經限制了很多人講真話。”

面對疫情帶來的隔離感,她主動擁抱了變化,從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和數字化的工具入手,凝聚着新團隊的戰鬥力。

“我就做了一個節目叫Gill’s moment,就是做一些短視頻,隨時把股東對我們的回饋、公司新的戰略舉措,以談話的形式跟他們去溝通;第二件事情,是送溫暖,我們每天會有一個叫YOU TIME,這個時間是給你本人的,不做任何IBM的事情,你可以去讀書,可以去散步,可以跟朋友吃飯,可以思考。”

在她的努力下,新團隊的心開始聚在一起,而後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尤其是數字工具的應用,加速了這一過程,“我們有虛擬辦公室,可以用視頻化的軟件一起工作,還有線上白板等等工具。”

廖建文曾是長江商學院的副院長,在他看來,遠程辦公其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只是疫情使得遠程辦公變得越來越流行。

他在接受楊瀾的訪談時表示,疫情其實是在促進管理流程數字化,而數字化的結果是使員工成爲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你激勵他的方式,不是說你給他下KPI,而是如何把他內在的動力給激發出來。”

當管理者看不到員工時,如何理解員工的安全感、還有更高層的自我實現的感覺,使得他自我實現的目標跟公司的願景使命能夠吻合在一塊,這纔是真正地管理未來知識員工很重要的方面。

廖建文認爲,當所有的管理手段都被數字化之後,如何激勵員工更高層的追求,反而成爲了新的管理挑戰。

觸不着的客戶

在疫情剛發生之初,周憶曾有過一次線上簽單的經歷;這是IBM第一次線上簽署的超級大單:金額達到了一億美元。

周憶對那一次的談判影響非常深刻,“當時是即將要簽了,疫情突然就來了,拖了一兩個月之後,我那個法國老闆就從巴黎給我打電話,他說你能不能當一次花木蘭,替我從軍?他回不來,但客戶通知我們,可以在線上最後談判。”

據她回憶,當天參與線上談判的金融機構,“都坐在一個董事會的會議室裡,每個人都是兩米的社交間距、帶着口罩,通過三個小時艱難的談判,最後就把這個單籤成了。簽完之後,我其實發生了一點錯覺,這麼大的金融機構,監管這麼嚴格的金融機構,居然敢於在線上跟我們來談判,而且最後能夠簽約。那看起來,今年跟客戶交互的數字化的道路應該是挺平坦的。”

周憶覆盤後領悟到,這種信任感其實是基於多年來跟客戶的接觸而形成,同時需要精準領悟到客戶的需求,“你去面對大量的新的客戶,你這種信用系統是沒有的,怎麼能夠讓他能夠在這種完全數字化的環境裡,能夠建立跟你的信任?比如說精準營銷,你怎麼能夠有精準的客戶畫像?知道了這些人的360度畫像以後,你就能夠對症下藥,同時他有技術問題的時候,是不是你的專家馬上能上線回答他的問題?下單以後,還有可能去預測他潛在回購的可能嗎?”

精準的服務和高品質的體驗,都需要技術手段支撐。

因此,周憶向楊瀾表示,技術的工具和平臺就變得很重要,“我今年管的這個數字銷售中心大概有20多款不同的數字工具,因爲IBM是B2B,B2B其實購買的對象和決策的對象人特別多,它絕對不是單一的一個決策者。我們建立一個可視化的軟件,很快你能知道,無論是誰,這個決策層可能有二十個人,這二十個人的畫像都躍然紙上,你可以看到他在過去一段時間,他下載過什麼樣的白皮書,看過什麼樣的視頻,跟你的銷售談過什麼話,他又在社交平臺上發表過什麼言論,這個精準畫像是存在的,你完全不出門,你就對客戶瞭然於心。”

其次,B2B的銷售時間相對較長,“在這個漫長的這個銷售這個週期裡頭,如何保證跟客戶的黏度,如何能夠產生這種數字的親密關係,這當中其實要用到很多工具和軟件。最後一點就是‘勺型’,用到很好的數據工具去預測他可能下一個回購的需求是什麼。”

廖建文認爲,“精準”非常關鍵。

在廖建文看來,數字化對每個行業的改變都不同,“數字洞察,還有交互,留存等等這些都是跟客戶親密度有關係的,所以數字化其實是改變我們的客戶親密度,每個企業、每個個體的需求非常多樣化、多元化,你沒有辦法用一個解決方案來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因爲他有定製化的需求。在今天數字化的競爭環境裡面,生態變成非常重要的概念,建立生態之後,每個個體或者企業都能夠從生態裡面找到適合他的需求。”

因此,他認爲,在數字化時代,“所有的邏輯是要如何達到精和準,我們能夠做到高度的標準化,同時體驗的高度個性化的完美組合,而這種組合不僅僅是2B,也是2C,精和準是我們數字化時代追求的終極。”

這對於相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憶認爲,這個時代的人才,還是需要T型人才,“但是它可能跟以前我們談的T型不太一樣,我的感受是說,那個T下面縱的這一塊是他的專業,橫的是要求所有人都要成爲數字原住民,在這個時代,都需要掌握數字技能,不然的話很難能生存。”

超級個體的崛起

在《致前行者II》的節目訪談中,楊瀾和廖建文、周憶還談到了公司和個體的未來的終極話題。當辦公室逐漸消失,客戶也可以遠程簽單,未來公司會消亡嗎?個體又會如何自處?

在廖建文看來,數字化將帶來組織與個人邊界的模糊化

廖建文認爲,目前公司都在往“大中臺前臺”改變,“中臺是把所有的能力變成產品化,以至於能夠被前臺不斷去調用。而這種使得這個組織能夠在多變的環境裡面,能夠保證高效敏捷。在數字化時代,我們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複雜度越來越高,以至於我們沒有辦法按過去制度規範這種組織架構,所以有大中臺小前臺之後,組織變得非常靈活。那麼在這大中臺小前臺背後,我們叫超級個體的興起。”

所以,廖建文給出他的判斷,終極的組織概念,是邊界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超級個體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對於超級個體的崛起,周憶表示,歸根結底,人終究是一個社交的動物,需要被情感連接、需要有協作、需要被認可,“未來如果這個個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無論是公司形式的存在還是平臺形式的存在,個人都要有一個連接點,這個連接點是讓他覺得生存的價值。”

因而,周憶說,人終究是需要被拍着肩膀說,“你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