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思/你的候選人是潛力股還是賠錢貨?從3點判斷
▲你支持的候選人是潛力股還是賠錢貨,該怎麼判斷?圖爲投票示意。(圖/記者周宸亙攝)
「投票是公民的責任」,話說得好聽,但在現實中誰又有閒空整天追着市政會議跑,如果媒體不報,你又怎麼知道自己選的執政者有在做事?就算媒體報了,可能也只是譁衆取寵的政客出洋相。選民要怎麼在衆多的選舉廣告與媒體雜音中,快速地判斷執政者的能力呢?
根據自身在美國擔任市政記者,以及過去對臺灣選舉的觀察經驗,一般選民其實可以從三個特徵,去簡單地自我判斷,你的執政者究竟是個幫你做事的潛力股,還是個會拿國庫錢去買票的賠錢貨。
一、 減債不舉債
如果一個執政者在位期間沒有舉債,甚至是爲政府減債,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兆頭。爲什麼呢?在民主制度中,候選人常利用媒體的短視,執行短利長虧的政策,利用公共資源快速收割自己的政治支持度。例如發錢或是建造空有表面的大型建設,這種行爲具體可見,選民有感,但實際上的高成本卻又分散抽象,在沒有明確受害者的狀況下不容易被批評。
辦虧錢的大型活動、亂髮補貼或是蓋大型建設,可以讓不關心市政的選民很有感,但是爲政府開源節流,或是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的改革者,只會讓我們覺得這人什麼事都沒做。撒錢做事很容易,在有限的資源中繼續提供政府服務纔是最困難的,諷刺的是,那些不做點「有感」政策的候選人,反而容易因爲缺乏媒體曝光率而遭到淘汰。
當然這不代表所有舉債的候選人一定是亂花錢,舉債有時是爲了投資必要的基礎建設,或是創立預期轉虧爲盈的官營機構,舉債有它正當與合理的時候。但是如果沒有媒體的明眼監督,用國庫買票其實相對容易,對執政者而言,爲國庫減債,其實對他們的政治生涯並不總是一條明智的路。所以如果你的候選人今天幫你省錢了,你可以「合理懷疑」他是個在做事的人。
二、貫徹損害方具體,但受益方抽象的政策
如果一個執政者在位期間,抵抗了高調的反對聲浪,並且務實執行了「損害方具體,但受益方抽象」的政策,這通常是一個不錯的兆頭。我說的是究竟是哪一種政策?以臺北市垃圾袋收費爲例,在這個政策下市民與商家徒增開銷,是最有理由舉着牌子出去抗議的人,但是在這個政策下受惠的對象(自然環境、未來世代)卻是無法指名道信的具體人物。
在民主制度中,一個政治人物成功的秘訣,往往是多面玲瓏,廣結善緣,但執政者必須要有爲公共利益扮黑臉的時候,無論是污染管制,或是爲了長期財政健康進行退休金改革,這些都是損害方(工廠、退休者)具體,但是受益方(公共利益)抽象的例子。環境保護與污染管制最能體現「損害方具體,但受益方抽象」類型的政策,提高環保標準往往引發工廠、商家乃至消費者的怨聲載道,然而抽象的環境保護利益卻不容易被認知。除非媒體爲執政者形塑有利的民意,執政者通常缺乏政治意願,去主動提出甚至是執行這種「黑臉」政策的。
所以講到扮黑臉的能力,這也是爲什麼政客的政治獻金來源如此重要。不是要說接受大型利益團體政治獻金的候選人一定不好,但所謂「拿人的手軟」,選民可以合理懷疑執政者在面對公共與私人利益衝突時,究竟有沒有爲了公衆扮黑臉的能力。這也是爲什麼選舉經費來源獨立的候選人,總是個值得加分的特點。有在必要時能夠扮黑臉的能力,是保護公衆利益必要的技能。
三、只有八分的承諾
如果你的執政者被媒體訪問時,話通常不敢講得太滿,甚至給不出一個滿分的承諾,這可能其實是一個好兆頭。我們都盼望看到一個能力極強的領導者,但如果單從候選人給的政策承諾有多厲害去判斷,比起一個有能力的領導者,更容易挑到一個金玉其外的候選人。
大家小學的時候可能曾選過學生會代表,但是當時的投票標準現在想起來可能變得非常可笑。對小學時的自己而言,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誰可以增加點心次數?」「誰可以提升營養午餐品質?」,如果早自習跟午休可以變自由時間更好。但是小學的你不會去思考,點心次數增加或是午餐品質提升要花多少錢?這些錢由誰出?或是從什麼開銷中挪用?如果午休時間自由,學生會代表要如何與學校談判?必須負起學生人身安全責任的校方,會如何去應對這種要求?有時候大人們選擇候選人的標準,可能與小學生也不會差太遠,只是營養午餐換成了政府福利,自由時間換成了政府管制。
分配公共利益不是一個黑與白、義與不義的是非題,而是一連串的價值折衷。一個能妄下選舉諾言的候選人,通常不是傻子就是騙子,只有在極少數的狀況下是一個特有能力的候選人。當你收到一個自信滿滿的選舉支票時,記得追問錢怎麼來?具體怎麼執行?因爲政府的資源有限,這餅不畫大(增稅或是舉債),就只能從別的地方挖來補。
只有慎選一個口號喊得漂亮之外,還能夠申論如何完成政見(或是充分解釋政見實踐的困難與風險)的候選人,選民才能避開那種只會鼓勵選民做大夢的候選人。
什麼樣的選民,決定什麼樣的民主
這個指南或許不能讓你選出完美的候選人,但起碼可以讓你避開風險最高的幾款地雷候選人。這篇三點式懶人文希望可以繞過藍綠之爭,讓多數選民能夠意識到與避免,擅長利用媒體與選民注意力短的弱點,投機取巧、空做表面並且濫用公共資源的政客。
但是在成功地挑出你的實力基本款候選人以後,真正的難題纔剛要開始。就像先前提到的,執政是一連串的價值妥協,除了務實的領導者,能夠選出有遠見並且能夠反應選民價值觀的候選人,才能表明選民對不同議題的重視與妥協程度意願。例如,「你願意爲了經濟利益犧牲多少少數權益呢?」或是再更敏感一點,「你願意爲經濟利益犧牲多少的國家主權呢?」這種哲學式的抽象問題,卻也是多數爭議性政策的核心癥結點。這些都不是黑白分明的道德是非題,卻也是多數選民歧見最深的難題。
這種根深柢固的價值觀歧見無法三言兩語解決,但最起碼我希望提供沒有空深入時事的選民,一點簡單判別候選人的工具。與其指責選民不關心政治,不如給大家懶人也可以用的工具。就像挑水果一樣,要觀察過紋路或是聞過香氣才知道甜不甜,挑選執政者也該有這種知識。
好文推薦
張毓思/機器人搶你的工作怎麼辦?
張毓思/《黑鏡》:難道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存在?
●作者張毓思,在臺灣長大,在美國流浪,目前在加州擔任媒體工作者,經營個人網站《紙上曇花》。本文轉載自《關鍵評論網》,參考文獻詳見該網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