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鄭和一帶一路始祖 重現絲路輝煌

河南一座張騫塑像。(中新社資料照片

馬羣奔騰在古絲路新疆昭蘇雪原上。(中新社)

誰是一帶一路的創始者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嗎?答案可能會嚇你一跳!絲綢之路經濟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代表人物是漢朝的張騫!他當時身負政治和經濟雙重使命出使西域,前往中亞地區尋求機遇。那誰是一路的代表呢?其實歷史上也早有其人。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路線剛好和中國目前推行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吻合。不過,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一帶一路擴張的速度和爲世界和中國帶來的影響可能數萬倍於古代。

梁啓超稱讚爲「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的張騫距今2000多年,經過13年曆險和流浪,最後回到了中國。如果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張騫到達的最西端是今日的伊朗。以飛行時間計算最快來回約16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他13年走過的路。大陸計劃今年開通的北京上海動車到新疆烏魯木齊預計只要17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真可謂朝發夕至。如果大陸未來繼續進行西部大開發,首先進行的勢必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爲中國和中亞各國互通有無做準備,在可見的未來,上海到哈薩克可能乘高鐵或動車就可以到達。

同樣的,鄭和7次下「西洋」,從公元1405到1433年,足跡遍佈東南亞印度洋。如果大陸和泰國馬來西亞達成協議,未來從雲南昆明新加坡可能比從上海到烏魯木齊還要快的多。假設未來東南亞都能和中國以高鐵聯通,那麼意味着人口比歐盟總人口還要多的東協將逐漸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亞洲共同市場」。

張騫、鄭和當時費盡千辛萬苦,背後沒有強大的國家資源支撐。大陸如今在基礎設施的開發能力無與倫比,如果能夠配合學者專家對於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專門研究語言人才進行訓練。每一個文明的中國人都將會扮演張騫和鄭和的角色

對於在近代受到俄羅斯英國地緣戰略爭奪的中亞國家,或是近代受到西方列強瓜分的東南亞國家而言,中國如果貫徹親誠惠容政策,以長線互利眼光經營,必將逐漸贏得當地國家、民衆的歡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