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靜儒接棒傳承技藝 讓竹編也走文創風!

▲八年級生詹靜儒(左)顛覆傳統印象,打造竹編布包,既輕盈又時尚,讓竹編技藝也走文創風。(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竹編產業也要突破傳統拼轉型嘉義縣侖尾天赦竹編髮展協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劃,聘請8年級小女生詹靜儒進駐,擔任轉型的幕後推手,她運用巧思,讓竹片搖身一變成時尚竹編布包,價格馬上翻倍,同時開始承接中大型竹編裝置藝術,讓竹編也走文創風!

中大型竹編裝置藝術每月至少3筆訂單,更有嘉義知名飯店看準竹材環保、天然的特性上門採購上萬元的竹藝擺飾,詹靜儒說:「要讓竹編技藝不淪爲「記憶」,鼓勵年輕勞動力迴流!27歲的詹靜儒原本只是到協會參訪,深入瞭解天赦莊百年來的竹編歷史後,深感竹編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認爲「不是沒有能力傳承,而是沒有人才願意投入」,因此她選擇走入社區貢獻所學,要把竹編工法做成文稿影片紀錄下來,將來打造成竹編故事館,同時也着手開發改良竹編拼布包、眼鏡盒名片夾等創意商品,未來將導入電商平臺販售,也要將原本單點式的竹編工廠導覽,延長規劃成社區半日或一日體驗行程,讓遊客親自體驗剖竹管、削竹片到竹編成品製作過程,翻轉民衆對竹編的傳統印象!

協會總幹事蔡世緯也說,60年代的溪口鄉曾被封爲竹編王國,因爲竹子生長速度快、使用年限長,幾乎家家戶戶都以此謀生,後因工業技術發展,塑膠紙箱逐漸取代竹製品,到如今村內僅剩不到10位竹編師,傳承出現斷層,蔡世緯說竹編靠的是手工,一把竹椅就要5個工作天,雖然近年已轉接客製化商品,每月至少有3筆中大型訂單,但是多了也不敢接,怕做不來,索幸從2014年開始向勞動部申請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挹注經費幫忙培訓新的竹編師、產品行銷及導覽教學人員,不僅增加在地就業機會,也能把年輕人留下來!

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勞動部長期推動多元就業方案計劃,將人力導入地方社區推廣特色產業,不僅幫助地方產業傳承,也協助失業者二度就業婦女、中高齡民衆在地就業,截至今年,分署已補助雲嘉南地區超過1,500個民間團體,創造近萬個工作機會,讓更多地方社區能展現人文、藝術與產業風貌,相關訊息可上分署官網查詢(https://yct168.wda.gov.tw/)。

►越想越不對勁!OL 賺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