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過年愛吃方形“大糉子”

春節也是越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越南人在春節吃的不是餃子,而是糉子,越南的糉子與中國的不同,很大,大約兩斤一個。過年的時候,全家吃一個就夠了。

全家人一起包糉子。

每個重達兩斤

越南的糉子叫“Banh Chung”,字面意思是蒸糕。越南糉子有圓形方形長條形等多種形狀,其中方形最爲常見。方糉子邊長約30釐米,高15釐米,每個約重兩斤。糉子外面用棕櫚葉包裹,裡面用糯米填充,糯米中通常是放豬肉片和綠豆泥。有的人家還會放胡椒幹蔥和鹹蛋黃。糉子包好後,放到鍋裡面加水煮熟,因爲方糉子很大,通常要煮五六個小時才能熟透。而這段時間,全家人往往會圍坐在鍋前,看着鍋上蒸騰起的熱氣,一起說笑,講講家長裡短,聊聊這一年各自的生活。待到糉子煮熟後撈出,剝開外面的棕櫚葉,會發現白色的糯米已經被染成翠綠色,把糉子切開,綠色的糯米,紅色的豬肉,再加上鮮綠的幹蔥和金黃的蛋黃,好看又好吃。

有段有趣的傳說

這大糉子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雄王是越南民族神話中的先王,統治着古代的越南。在第六代雄王時期,適值祭祖,雄王召集各位王子,跟他們說,誰能給祖先獻上最合雄心意祭品,六世雄王就將傳位給誰。許多王子獻上各種山珍海味但雄王對此都不滿意。郎遼王子是王子中最貧窮的,但性格溫順孝順父母。他找不到昂貴的物產,就用棕櫚葉包上糯米、綠豆、豬肉等日常食物製作成糉子獻給雄王。

郎遼王子解釋說:世間天地爲大,糧中稻米爲大,沒有什麼比稻米更爲貴重的了。肉和綠豆象徵着大地上禽獸草木。因此用糯米包裹着綠豆和豬肉。而大地上有森林、田野耕地,所以糉子外面用綠色的棕櫚葉包裹。而將糉子做成方形和圓形兩種形狀,正好對應天圓地方

雄王聽後十分讚賞,認爲這種食物不僅表現了兒孫對父母如天地的孝心,還體現了對故鄉原野真情,深得他的心意,於是宣佈將王位傳給郎遼王子。糉子也因此成了越南人的傳統食物。家家戶戶不僅在春節要吃糉子,每年的雄王節和祭祖日也會合家包糉子、吃糉子。每年的雄王節,在越南北部的富壽省還有包糉子比賽。

做法大有講究

這方糉子看起來簡單好做,但越南朋友告訴我,其實裡面大有講究。糯米一定要用黃花糯米,這樣蒸出來的米才軟糯可口。綠豆要選新鮮的黃綠豆,而且包糉子前要先泡水,這樣煮出來才又香又軟。豬肉則一定要選五花肉,而且要肥肉多一點的,這樣豬肉的鮮味油香可以被綠豆和糯米吸收。

棕櫚葉也要選擇韌性好的,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這樣煮出的糉子纔會晶瑩翠綠。而有些家庭會加的幹蔥和蛋黃則是起調味作用,放在糉子的中心,不能加太多,否則會壓過豬肉的鮮味。

吃糉子自然少不了蘸水,越南人會調製一些特別的蘸水用來吃糉子。越南人喜酸甜,很多人會備一碟魚露,裡面會加一些切碎的小紅辣椒。還有的人會擠一點青檸汁,裡面加粗鹽。也有些越南南方的人喜歡醬油蝦醬,裡面加少許糖和紅辣椒。

越南的糉子還可以用油炸。把一個方形的糉子切成八瓣,然後放在油鍋裡炸,經過油炸的糉子香脆可口,別有一番風味。據說,以前在越南北部,家家都做糉子,但做多了一時半會吃不了又怕變質,於是就想出把糉子切塊油炸保存的方法。雖然現在有了冰箱,不再發愁糉子的保存問題,但炸糉子的吃法還是保留下來了。

糉子現在不僅是越南傳統節日必吃的特色食物,還逐漸成爲越南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越南有一副有名的春聯:“肥肉醃菜對聯祭旗鞭炮綠糉子。”說的就是過年時糉子在越南人家中的地位。在越南人的觀念中,糉子體現天地融合,體現每個人、每個家庭全年富足、安康、幸福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