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不運動,難以在職場有好表現?

圖、文/遠見雜誌

以前的人認爲愛運動的人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這樣的觀念老早落伍了。有太多醫學研究指出,運動不僅能讓人健康、心情好,甚至還能加強競爭力、扭轉人生。在臺灣,運動已悄悄蔚爲風氣規律運動人口甚至比美國還多。臺灣有哪些與運動相關的趨勢?這些趨勢又對臺灣產生什麼影響?《遠見》爲你完整剖析

除了陽光空氣、水運動就是生命第四要素

景氣未脫衰退陰霾」「2012年臺灣出口競爭力下滑」「物價漲、失業率增加」,這些經常出現在近年來臺灣各大媒體上的新聞標題,總讓人看得欲振乏力。

但就在去年12月16日,臺北市一掃景氣低迷,上演一場熱情活力的運動嘉年華「2012富邦臺北馬拉松」,這是臺灣最大型路跑比賽,來自全臺各地跑者在馬路上展現充沛的體力,奔向最終目標。

「今年參加人數突破12萬人,創下新高!」主持人舞臺上興奮地喊着,這也是全臺馬拉松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12萬名參賽者摩肩接踵,沿途還有許多人高喊加油,現場只能以「萬頭鑽動」形容

「愈不景氣,愈要跑步運動,拋掉煩惱!」拿到國人女子組冠軍的陳淑華在得獎後表示。她是馬拉松常客,發現這幾年景氣變差工作難找,可是,運動、路跑的人卻變多了。

陳淑華的觀察十分正確。根據教育體育署去年針對全臺3萬5000多名、13歲以上的民衆調查運動習慣,可以發現,從2006年起,臺灣參與運動的人愈來愈多,從76.9%增加到82%,其中,每週規律運動三次,每次心跳達到130下的人口,從18.8%快速上升30.4%,不運動的比率從23.1%降到18%。

活着就要動 規律運動蔚然成風

也就是說,13歲以上的2040萬人口,有1674萬人參與運動,620萬人每週規律運動,臺灣人運動參與度,整體而言已超過美國和某些亞洲城市

2011年,美國運動參與率是76.4%,臺灣是80.8%,臺灣參與運動人口每上升1%,就相當於增加20萬人。以臺北市和香港上海、首爾等亞洲城市相較,不論是每週運動一次、還是三次,臺北市都是比較愛運動的城市。

「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三要素,現在應該將運動列爲第四要素!」不久前纔剛卸任體委主委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系教授遐齡說出運動對生活重要性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更多【遠見雜誌】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