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VS.白鸛 誰纔是「送子鳥」?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一般民衆都認爲鵜鶘是「送子鳥」,臺北市立動物園5日表示,實際上傳說中的送子鳥是歐洲白鸛,這兩種鳥外型差異很大,但透過卡通或圖片的傳播,導致民衆把鵜鶘當成送子鳥。

動物園表示,歐洲白鸛(圖左,動物園提供)體長110-115公分體重2.3-4.4公斤,翅膀張開有155-215公分,是大型的鳥類食性很廣,不論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蟲類或小型哺乳動物都是牠的食譜公母一起在建築物屋頂煙囪電線杆樹上等處築巢

中世紀日耳曼北部流傳人類未出生的靈魂棲息於水泉池塘沼澤水域,歐洲白鸛將這些幼兒靈魂帶回來,送給期待嬰兒出生的父母。由於歐洲白鸛經常於溼地覓食、活動,又常在住家屋頂築巢棲息,因此這個傳說與歐洲白鸛的生態習性相當吻合。

北歐人認爲嬰兒是由歐洲白鸛送給人類的,十九世紀中葉的安徒生童話故事《鸛鳥》中描述,未出生的孩子水池旁做夢,等待鸛鳥飛來,送他們去父母親的家。 一般民衆認爲鵜鶘是送子鳥的說法,應該是將白鸛叼着用布包裹的嬰兒,直接與鵜鶘的大喉囊聯想,經由卡通或圖片的傳播,導致鵜鶘變成民衆心目中的送子鳥。

動物園說,鵜鶘(上圖,動物園提供)是大型水鳥,最明顯的是那伸縮自如的大喉囊,平時喉囊並不顯露,捕魚時會張成一張大網,是與生俱來的捕食工具,以魚爲主食物,也會吃青蛙,是外型特別的鳥類,很受小朋友喜愛。

歐洲白鸛小檔案 英名:European White Stork學名:Ciconia ciconia分類鳥綱形目 鸛科分佈:歐洲、亞洲西部、非洲南部、土耳其、伊拉克至印度棲習地:開闊地區,常在溼地出沒食性:舉凡小型哺乳類、昆蟲、兩生類、爬蟲類、蚯蚓及魚類等都吃習性:通常在樹上築巢,也可以在電線杆、屋頂及稻草堆等處築巢。保育等級:非保育類野生動物

鵜鶘小檔案 英名:Pelican分類:鳥綱 鵜形目 鵜鶘科 鵜鶘屬分佈:歐、亞及非洲食性:吃魚維生體型:體長125-132公分,體重4-7公斤,喙長30-38公分棲息地淡水及半鹹水湖泊、沼澤、河流三角洲、潟湖及季節性氾濫的池塘保育等級:非保育類野生動物(只有卷羽鵜鶘是一級保育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