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生活/寶可夢現象,親子關係大考驗
圖、文/育兒生活寶可夢現象剖析:虛擬寶貝升級?真實智能降級?已經有很多心理專家跟精神科醫師撰文評論過這個瘋狂的寶可夢現象,其中一個經常被報導的是忽略周遭環境安全性,造成違反交通規則,以及成癮性的問題。但是,問題不在成癮,因爲之前線上遊戲人口一大堆,後續的虛擬實境帶來的挑戰恐怕更大。問題也不在環境的安全性,因爲一個成人會爲了抓虛擬寶物而喪命的,其實真的是進化論最具體的呈現----「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只是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如何跟子女解釋這個遊戲的意涵,防止他們被獵殺,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與其等他們玩到一定程度才介入,產生爭執,不如一開始就好好討論這個社會現象,做一個適時的機會教育。
在這之前,先爲大家剖析寶可夢現象幾項個人覺得特殊的地方:寶可夢現象是第一個大型的機器在有計劃的移徙人類在歷史上,人類的遷移是爲了爭鬥戰爭、繼續生存、更好的生活,或者跟家人團聚。但是寶可夢已經在世界各國造成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的移動人次。這本來就是當初這個遊戲被設計的目的之一:讓身陷線上遊戲與網路世界的“宅人”出門,同時繼續在線上玩遊戲。但是遊戲原本只是在“吸引”我們,現在卻變成“驅策”我們,而被驅策的結果是?年輕人更好的未來?更好的社會?這些後果值得大家深思。
現在已經可以花錢把某個場地變成寶物出入之地〈叫花灑〉,寶可夢儼然已經具備極大的行銷價值,連精神科醫師都在診所協會的粉絲頁開玩笑,說是不是要用寶可夢來行銷診所。即使現在遊戲本身尚未祭出各種超強的行銷活動,例如把寶物連結實價的金錢,或舉辦有獎金的寶物對打比賽,單單行銷上的利用就讓人類東跑西竄。
行銷與傳媒造成的集體弱智化,更加劇了社會M型化更可怕的是我們心甘情願被驅策,付出時間、心力,竟然只是爲了虛擬的可愛怪獸。當然有很多人在兒童時曾經歷神奇寶貝的時代,一時的懷念風潮,就像當年有一陣子大富翁又流行了起來。但是看看傳媒好了,寶可夢已經熱了多久,幾乎每天都有相關的報導,即使只是一般的行竊未遂都可以跟寶可夢搭上線,說可能是爲了尋寶闖民宅。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6年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