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安/建軍規劃?陸軍採購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

美國海軍配備可由艦上手持起飛的RQ-20美洲獅式(Puma)定翼無人機。(圖/USN提供)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2019年4月媒體報導陸軍司令部由於原本轄有的銳鳶無人機,已全部移編至新成立的海軍戰術偵搜大隊,原部隊所需砲兵前進觀測的需求落空,因此相關單位已積極訪商,規劃建案國內廠商採購112套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每套包含2架飛行器,而無人機除了機動型導控站之外,還需可配備在偵察人員前臂或防護背心上的操控平臺,以滿足原來銳鳶無人機擔負的前進觀測戰術需求。

陸軍相關單位近期除了積極訪商之外,並釋出無人機的需求規格,包括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的飛行高度需達到1,400公尺以上,遙控距離可達20公里,滯空續航力可達60分鐘,而在手動操控飛行模式下,無人機超出遙控範圍時可自動保持懸翔,並具備自動返航功能等。

▲陸軍的銳鳶無人機操作經驗並不理想。(圖/DIIC提供)

中科院魔眼無人機

事實上,中科院曾於2013年臺北航太展中,首度展示自行研製的魔眼一型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機體全長2.5公尺,重20公斤,配備1具汽油發動機,飛行速率50公里/時,續航力30至60分鐘。採用雙葉片主旋翼及風扇式尾旋翼設計的魔眼一型,具有自動飛行、全球衛星定位導航、即時影像/資料傳輸等功能。

其實魔眼一型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的外型,與以色列Aeronautics防衛系統公司(ADS)研發的Picador垂直起降無人飛行載具非常相似,只不過尺寸較小。今年「海安10號」演習中,魔眼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便再度對外公開、實際參加演練,顯然中科院希望爭取曝光機會及銷售商機

既然在陸軍的銳鳶無人機採購、成軍之前,中科院已經研發出垂直起降的無人飛行載具,爲何陸軍依舊編列預算採購銳鳶無人機,又在經過數年服役之後轉交給海軍使用?當初究竟是中科院研發的魔眼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尚未成熟、性能無法滿足軍方需求,還是陸軍高層的採購決策有嚴重疏失,購買不符合實際任務需求的無人機,亦或是當年的政府高層爲了讓中科院有生意做,執意要陸軍採購銳鳶無人機。即便現在不追究當年的失職人員,陸軍高層也應該虛心檢討,以免新型無人機的採購計劃再重蹈覆轍、浪費國防預算。

審慎採購真正符合需求的無人機

對照強調機動打擊特性的海軍陸戰隊,比較務實採購中科院自制、可以手持起飛的紅雀二型無人機,事實上將銳鳶無人機由陸軍移編海軍的決定,仍有值得商榷的空間。因爲中科院的銳鳶無人飛行載具,不是航程遠、續航力長的機種,同時需要利用跑道起降,由陸地基地起飛前往海域偵巡容易使任務效益打折扣,並非適合海軍任務需求的無人機。

就如同海巡署同樣在海安10號演習中展示,向國內民間田屋科技公司採購、服役的AXH-E230RS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強調可在大型巡防救難艦上操作,能夠隨艦出海、在基隆驅逐艦巡防艦飛行甲板起降的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也應該是比較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及效益的無人機類型,難怪之前媒體曾有報導指出,海軍考慮向美國採購MQ-8B型火斥侯式無人飛行載具。

▲MQ-8B無人飛行載具可在派裡級巡防艦的飛行甲板起降。(圖/USN提供)

面對全世界軍方、民間無人飛行載具的潮流國軍各單位必須先認真思考其任務用途,下一步才能評估究竟是傳統起降的定翼型無人飛行載具,還是可垂直起降的旋翼型無人飛行載具符合需求。同時別忘了,最後能讓武器系統發揮最大作戰效益的仍舊是人,無人機單位也需要編制適合、有能力的專業官兵,否則難保陸軍銳鳶無人機頻繁摔機的情形不再發生。臺灣的國防資源有限,軍方應該想方設法評估最符合作戰需求的裝備,擬訂最適切的建軍採購計劃,才能將寶貴納稅人的錢花在刀口上。

熱門推薦》►「鎮海火箭彈」曝光 火砲在海防的運用

正本清源?國軍救災服裝爭議

►看更多【尤里安】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