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溓/用這3招,讓大學體系起死回生

▲遠遠超旅美棒球員的K功,其實最會K的是臺灣大學畢業生的「22K」。(圖/翻自網路

文/黃映溓

迎接高教「105大限」來臨,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曾提出大學應減少五十所,五二0民進黨英文新政府上臺後,教育部宣示「退場不是少子化的唯一解方立場,讓大學減校規畫面臨重新檢討。

受到近年來少子化衝擊,大學面臨招生瓶頸,陷入營運困境,五二0之後,陸生來臺人數銳減,形同雪上加霜。

臺灣教改二十年,時至今日,大學入學普及率百分百,學生程度卻相對弱化滿街盡是大學生和碩博士生,三十年前普通高職畢業生本質學能掛帥,有能力可以獨當一面,如今的大學生,連打破22K低薪魔咒的最基本訴求都達不到,遑論購屋置產,尋求安身立命的舞臺?臺灣的教育,病入膏肓,早已被宣佈送進加護病房

中研院院長、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前教育部長吳京、以及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堪稱是近代臺灣教育改革苦果始作俑者,臺灣施行教育改革超過二十年,造成大學文憑貶值,高等教育造就下的青年學子,本質學能與學歷成正比,以往憑藉考大學尋求鯉躍龍門的時代已經成爲過往歷史,教改苦了父母,也耽誤了孩子,一整個世代年輕人的未來,幾乎淪爲教改體制下的犧牲品

臺灣蕞爾小島區區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兩千三百萬人口,每年新生兒低於二十萬,竟有多達一百七十多所的大學,比例之高,傲視全球,由於重量不重質,囫圇吞棗、齊頭並進式的大學教育,素質可想而知。

臺灣這一代年輕人已經明顯輸在起跑點上,盱衡時局,如何改善教改戕害臺灣的現況?有三項補救措施,刻不容緩。

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李家同屢在臉書貼文,大聲疾呼,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真是一針見血的沈痛訴求。正本清源之計,時下大學畢業生必須從質的提升,取代量的取勝,唯有揚棄投機主義,重新找回聯招公平正義的精神,臺灣的新世代纔可望會有未來。

▲千萬別讓大學生在畢業後就失去競爭力,大學整並刻不容緩(圖/臺大提供)

再者,必須儘快扭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錯誤認知,建立新世代族羣正確的價值觀,重新找回技職教育的榮景,讓年輕人畢業後找得到工作,確立人生目標、自我定位和社會價值,這纔是王道

最後,整並大學院校是當務之急,不出幾年,臺灣即將掀起大學院校倒閉潮,政府必須未雨綢繆,及早因應施展公權力,整並大學,去蕪存菁,此其時也!莫讓劣幣驅逐良幣,才能力挽狂瀾,避免臺灣向下沈淪,萬劫不復。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黃映溓,媒體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