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腹疼痛、肝指數狂飆! 小心是「膽結石」惹的禍

▲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指出膽的位置。(圖/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張舒芸綜合報導

中部一名年約35歲李姓女子,因爲上腹疼痛,直到痛到冒冷汗嘴脣發白,到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求診,抽血檢查發現李女指數高升,GPT超過正常值醫師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李女膽結石,並引起急性肝炎及急性膽囊炎。照會外科醫師以腹腔鏡取出膽囊與膽結石後,肝指數也下降。

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科專家洪弘昌醫師表示,隨着國人飲食日漸西化因素,膽結石是越來越常見的疾病。根據期刊研究,膽結石發生率有逐年增加之傾向,年齡亦有年輕化趨勢。因爲肝與膽的關係密切肝臟製造分泌膽汁,經膽管送至膽囊暫時儲存,再送至十二指腸吸收消化。若膽結石阻塞在膽囊出口膽道,可能會引起膽囊炎、膽道炎或併發急性肝炎等肝功能異常。

▲膽結石會導致上腹飽脹感或悶痛感。(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洪弘昌指出大多數初期或較小顆的膽結石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一旦開始出現不適的症狀,患者多半有右上腹疼痛、上腹部飽脹感或悶痛感、時而打嗝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進一步疼痛到後背或後肩,這種突然的劇痛往往令患者無法忍受,緊急至急診就醫緩解和接受進一步治療。

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運用腹腔鏡進行「膽囊微創切除手術」,相對於傳統手術具有較低的死亡率,並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組織傷害。膽囊切除並不會影響身體主要維生系統運作傷口癒合後,日常行動作息如同一般人,並不會有太大差異。但由於膽汁主要消化油脂類的食物,所以膽囊切除後的飲食必須以清淡爲主,建議採取低油脂、低膽固醇的飲食,民衆可進一步諮詢醫師及營養師,依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獲得量身訂做的實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