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爲胃痛竟是膽結石作祟 螢光3D腹腔鏡手術解疼痛

中醫大新竹附醫一般外科醫師夏正傑表示,在手術過程中搭配使用螢光3D腹腔鏡,讓手術醫師更清楚辨識膽道的走向,減少手術時造成膽道損傷的機會。(羅浚濱攝)

新竹縣42歲王姓婦,反覆上腹疼痛半年,尤其在晚飯入睡後,經常半夜突然痛醒,靠止痛藥緩解就不以爲意,日前腹痛嚴重,到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急診,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王婦膽囊裡有1顆約1公分的結石導致急性膽囊炎,經螢光3D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術後第2天疼痛解除出院回家。

一般外科醫師夏正傑指出,膽結石爲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在臺灣盛行率約爲5~10%,好發族羣號稱「F4」,即40歲以上、女性、懷孕及肥胖,在四大族羣盛行率高達30%,因膽結石引起的腹痛,常會被當成胃炎或胃食道逆流,服用藥物控制,疼痛仍舊會反覆困擾病人。

膽結石疼痛的三項特徵,因膽囊位在右上腹,疼痛感常出現上腹偏右或是胸口的位置;在飽餐一頓後,會因食物中高油脂引起膽囊收縮而導致疼痛;疼痛會伴隨着噁心或是於夜間突然出現。

而與膽結石相關的膽囊炎、膽管炎及膽源性胰臟炎等,輕者造成腹部疼痛,重則導致腹膜炎甚至於敗血症。此外,各類膽囊相關疾病如膽囊瘜肉等,也有可能帶來腹痛不適甚至是演變成膽囊癌的情形。

夏正傑表示,一旦發生膽結石,可透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來處理,但仍然有3%左右的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其中包含膽道損傷。膽道損傷常發生在總膽管或是總肝管,後續可能帶來膽道狹窄、黃疸、反覆膽管炎等併發症。因爲發炎而導致膽囊管與總肝管或總膽管之間的沾黏,亦或是組織水腫、術中出血等因素都會影響術中醫師判斷解剖構造而導致膽道損傷的發生。

夏正傑建議使用螢光3D腹腔鏡,手術前於血管注射靛氰綠,利用藥物經由肝臟代謝排入膽道中的特性,在手術過程中搭配使用螢光3D腹腔鏡,醫師藉由切換腹腔鏡鏡頭光源,利用遠紅光讓膽道中的靛氰綠透出螢光,讓手術醫師更清楚地辨識膽道的走向,減少手術時造成膽道損傷的機會。

研究顯示使用螢光3D腹腔鏡可以讓術中造成膽道損傷的機會從1.31%降到0.12%,並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病人身體的負擔,進而更快的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