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灣用電百年史 松煙倉庫一次看懂

記者馮建棨/臺北報導

臺灣電力公司主辦《電力大地臺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週五開始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三號倉庫開展,展出過去供電百年的歷史,未來還會分成四大主題發表專書,將電業土地的百年故事民衆分享。

臺電指出,本次展覽以一幅1919年的「臺灣水力發電地點略圖」作爲起點,看見當時臺灣總督府全島水系發電潛能的普查,描繪出影響臺灣近百年的水力發電發展藍圖。本次展覽從地形景觀和產業文化資產兩種角度切入,透過環境脈絡空間建築、設備技術,以至於生活記憶,由大至小,一層層梳理重整百年來豐富龐大的文資史料,進而轉譯成展覽的故事脈絡與場景體驗設計

臺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臺電很重視文化資產保存,臺灣電力成長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許多臺灣早期的建設都有保存的價值,臺電身爲專業的發電機關,保有許多百年資產,尤其是臺灣的水力發電,已經有百年的歷史,因此希望好好的整理這些文化資產,把過去前人所留下來的技術跟設計藍圖重新整理,臺電會陸續把這些具有文化價值的文物陸續展出,讓全國看到電力歷史。

臺電說,文資保存的意義不只是保存,也是透過保存讓現在與未來的人們看見歷史及環境的變遷,看見自身所在場域的形成脈絡。爲擴大本次展覽的參與度能見度,臺電首度臺北市文化局共同主辦,並結合國內專業策展團隊,走進松山文創園區三號倉庫近三百坪的大型空間舉辦展覽,在這個致力於強化文創軟實力的空間中,期望觀衆藉由展覽中的文史資料、相關人物的訪談與紀錄照片,理解百年電業發展的脈絡,從各面向更加認識所生活的電力與土地。

這次展覽是依時間軸組構的百年電業文化資產,展覽共分作「川流地景」、「水力地景」、「衆聲地景」、「山塔地景」到「記憶博物館」五大區,從「川流地景」川流式發電開啓南臺灣電力時代開始說起,在「水力地景」中見證臺灣島嶼從農業社會推進工業時代以及建設大壩、結合科技與生態流域電力系統的劃時代工程。「衆聲地景」是透過影片座談工作坊等多元形式,解讀臺灣電業不同面向與發展,並一次彙集展出十九個電力歷史古蹟。「山塔地景」則是映照一甲子以前臺灣東部與西部發展起落的東西輸電線路。「記憶博物館」中搜羅來自全臺灣大型發電機械組件、各式電力檢測工具、工程人員進行探勘、維修等工作時所使用的不同工具及大量文資紀錄與技術圖面

▼臺電在松煙倉庫展出「臺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把過去供電的史料一次展出,看見臺灣經濟發展。(圖/記者馮建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