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現場評論・爲“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⑩)

科學把握差異性,注重地域特色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充分調動羣衆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山地多、耕地少的區域,如何進行合理規劃?高低起伏山脈之間的“巴掌田”上,怎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不久前,筆者來到重慶市萬州區採訪,沿山路而上,看到多樣景緻:柑橘林、茶葉園、李子樹……當地立足獨特環境和氣候,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奏響了產業振興的交響曲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鄉村產業振興,認清區位優勢十分重要。地理位置、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交通設施、產業基礎、勞動力、市場渠道等,都是重要的發展要素。找對發展路徑,需要依託資源稟賦因勢利導,在產業發展方向上進行科學研判實踐證明,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

產業要發展,首先應解放思想。曾經,山地對農業發展形成制約,阻礙了鄉親們致富。如今,思路一變天地寬。重慶市立足區域條件,提出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推動種養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綠色化方向邁進。通過努力,山地劣勢變成特色優勢,原來的一片片荒山變成如今的一座座金山”。“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實實在在讓農民錢包鼓了起來。

產業要壯大,關鍵在夯實基礎。堅持走產業化之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專業化組織化水平,有利於實現規範化精品化。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傳統的紅薯種植基礎好、規模大,爲進一步提高產值,前端在育種育苗上下功夫,後端在深加工上想辦法,通過精細化生產,當地紅薯不僅賣得出去,而且賣了好價錢。在巫山縣三峽紅葉旅遊發展起來,當地羣衆在此基礎上做起紅葉葉雕效益更大、魅力更足。在璧山區,大面坡村利用山坪塘孵化出清水養魚產業。可以說,產業之基越牢,產業鏈條越長,產業效益就能越好,產業發展就能越穩。

產業要振興,還需要久久爲功。隨着鄉村發展駛入快車道,一個地方培育出的新產業、新業態,離不開及時的政策幫扶保障。在巫溪縣,爲確保冬桃儲存,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當地在冷鏈運輸保障上悉心投入。在銅梁區,大灘村屬於城郊村,當地把高新企業生產線“搬”進村子,讓羣衆在家門口務工增收。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要注重全面性綜合性,在政策舉措上不斷拓展、優化、完善。這樣才能創新幫扶舉措、推動政策落實,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提高幫扶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是這篇大文章裡的重要內容,不僅要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要致力於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把產業發展真正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科學把握差異性,注重地域特色,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一定能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取得更大成就,讓廣袤鄉村更具活力

(作者爲本報重慶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