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不值”到“一糞難求”——牛糞去哪兒了?

(原標題:“一文不值”到“一糞難求”——牛糞去哪兒了?)

喝牛奶、吃牛肉的你也許並不知道,一頭牛一天的排泄物有20公斤之多。在被譽爲肉牛之都”的重慶三峽庫區腹地豐都縣,近年來,肉牛龍頭企業落戶帶動當地肉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亞洲規模最大的單體肉牛養殖基地就在離長江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的地方。

牛多了,隨之而來的牛糞也成爲了當地最頭疼的事。牛糞成堆、臭氣熏天……同樣困擾着雲南大理。大理洱海周邊養殖了十多萬頭奶牛,一年上百萬噸的牛糞除一部分還田外,大部分無法處理,被散亂堆放在村民房屋旁、河邊路邊,影響村容村貌,更對洱海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而在雪域高原西藏,牛糞常年作爲西藏農區牧區家庭燃料。隨着城市通了暖氣,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養殖戶的牛糞不再作爲家庭主要燃料,就只能將牛糞堆在養殖區域周邊。

到底該如何處理髮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從牛糞身上想辦法成爲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2016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提出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

三峽庫區、洱海湖畔青藏高原,已經開始了一場將牛糞“變廢爲寶”的實踐。

豐都縣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專家團隊“牽上線”,利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黑科技”,在肉牛養殖基地旁建立起國內領先的自動化有機肥生產線,把臭烘烘的牛糞“變身”爲大有作爲的有機肥。

重慶豐澤園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毅介紹,目前以牛糞爲主要原料生產一噸有機肥的成本大約在400元,但其售價可達600到800元一噸,如果做成功能性有機肥,價格則能賣到1800元一噸。

不謀而合的是,做了10多年化肥生意的洱海當地人順和,5年前決定將洱海邊奶牛的牛糞收集起來生產生態有機肥。

鍾順和的公司建了16座畜禽糞便收集站,將收集到的牛糞會進行簡單的除臭、乾燥等處理後,運送到有機肥加工廠,經過兩次發酵、陳化等程序,最後裝袋,一段“點糞成金”的歷程就此完成。

在拉薩,當地針對牛糞處理想出的“招數”是進行幹液分離。幹糞存在堆糞棚裡製作有機肥,糞液則循環利用沖刷糞道。反覆利用多次後,糞液將會被打到由PE防滲膜做成的巨型“熱水袋”裡。存儲到一定量後,糞液通過泵打到山上的油桃園裡,通過水渠進行灌溉

拉薩城關區副區長拉珍說:“以前頭痛的牛糞,現在成了搶手貨。不只是拉薩,連山南市的企業都到我們這兒來要買牛糞。”

豐都、大理和拉薩三地創建“點糞成金”術,還會有更多“一糞難求”的精彩故事上演,讓我們拭目以待。

記者陶冶周文衝

參與記者:王長山龐明廣丁怡全楊牧源張宸

新媒體編輯:王清穎李明魏蒙

(原標題:“一文不值”到“一糞難求”——牛糞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