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藥浴法"申遺成功 印度曾與中國競爭

2018年11月28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3屆常會上,經過評審、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隨着藏醫藥浴法的列入,我國共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體現了我國日益提高的履約能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對於增強社區羣體和個人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傳承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人對“藏醫藥浴法”可能會感到很陌生,泡澡也能預防、治療疾病?它究竟是什麼,還有哪些神奇之處呢?

藏醫藥浴法歷史悠久 流傳千年

藏醫藥浴又稱五味甘露浴,最早記載於藏醫藥經典著作——《四部醫典》,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藏醫藥浴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爲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是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

作爲醫學索瓦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浴法以青藏高原雅礱河谷和宗喀山脈的藏族農牧區爲集中傳承區域,廣泛流佈於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地的藏區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舉行一年一度的藏藥甘露加持儀式,這是藏藥浴“五味甘露”配製的重要環節。格桑多吉 攝

水浴和縛浴 都能起到相同療效

藏醫藥浴療法是將全身或部分肢體浸泡於藥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後臥熱炕發汗,使腠理開泄,祛風散寒化瘀活絡,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療法。 藏醫經典《四部醫典》中,列有專章講述藥浴療法。

除水浴外,還可用“縛浴法”,其法是將上述藥物放入布制小袋中,包好並捆縛在患部,也可起到與藥水浴同樣的作用。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病患部位較爲侷限者,全身性疾病患者仍以藥水浴爲宜。此種療法,可驅逐溼毒,治療黃水病、消渴症,療效顯著。敷浴法根據病情需要,分爲清熱敷浴和祛寒敷浴兩種。

藏醫藥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明珠(右)在西藏山南市藏醫院藥浴中心詢問病人的治療情況(2018年1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

藏醫藥浴法的意義何在?

藏醫藥浴法遺產項目承載着藏族天文歷算、自然博物、儀式信仰、行爲規範、起居飲饌等傳統知識,同時也通過藏族神話、傳說、史詩、戲劇、繪畫、雕刻等文化表現形式得以廣泛傳播,既爲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續的認同感,又豐富着人類的健康知識與實踐,是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見證。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於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並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於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

委員會決議指出,該遺產項目“凸顯了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傳統知識的重要性,提供了人類與其環境間可持續關係的積極例證”。

藏醫藥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明珠(左一)在西藏山南市藏醫院裡給徒弟們講解藏醫藥浴治療流程(2018年1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藏醫藥浴法申請非遺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這其中承載着衆多人的堅持與努力,那麼在申請非遺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些什麼?

2015年底正式啓動“申遺“工作

藏醫藥“申遺”工作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深刻、涉及面廣的重要工作。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在其官方微信上介紹,西藏從2015年底正式啓動藏醫藥“申遺”工作,迄今歷時3年。期間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專門成立了申遺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來推進這項工作。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前後方緊密配合,自治區申遺工作專班和各位專家齊心協力,分工協作下,2017年3月31日正式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所有程序的審查,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讚賞。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風溼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工作人員在查看藥浴池子(2018年1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印度與中國競爭藏醫藥申遺

“藏醫藥浴法”的申遺之路,還得從藏醫藥的申遺說起。我國一直在爭取藏醫藥的所有權。據悉,2006年,藏醫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西藏自治區就已經將藏醫藥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而在2017年3月,印度也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藏醫藥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藏醫藥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學者認爲它起源於印度,而有的則認爲起源於中國。爲了強調藏醫藥的“印度血統”,《印度快報》辯解稱,“藏醫藥的理論和實踐,大多和阿育吠陀(Ayurveda)相似。阿育吠陀的影響首次傳入西藏是在公元3世紀,隨着佛教傳入西藏,其在7世紀開始流行。此後,直到19世紀初,印度醫學文化、佛教、以及印度科學文化就一直在該地區傳播”。

對此,西藏藏醫學院科研處處長頓珠表示,青藏高原是藏醫藥的發源地更是棲息地,歷史文獻佐證,早在象雄時期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出現後,象雄文字已經記錄了當時藏醫藥學發展,苯教發展早於印度佛教傳入,所以藏醫藥學並不是印度佛教傳入後才得以發展。這一觀點駁斥了藏醫藥發源於印度的說法。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副院長仲格嘉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藏醫藥從萌芽到現在的快速發展,都以藏區爲中心。不過,他也表示,藏醫藥以藏區本地的實踐醫學作爲基礎,同時也吸收了部分印度阿育吠陀理論和漢地中醫理論。

作爲藏醫學“索瓦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礱河谷和宗喀山脈的藏族農牧區爲集中傳承區域,廣泛流佈於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四省藏區,爲保障藏族民衆的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發揮着重要作用。

藏醫藥浴使用的草藥(2018年1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隨着藏醫藥浴法成功非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工作刻不容緩。

顯然,積極參加申遺工作,是中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就遺產項目保護做出的莊嚴承諾。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是一個新的起點,目前,相關部門已制定的保護計劃,積極支持相關社區、羣體和個人組織實施系列保護措施,做好藏醫藥浴法的傳承與實踐。

據瞭解,經國務院批准,藏醫藥浴法相關項目分別於2008年和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爲確保該遺產項目的存續力,增強傳承活力,在文化和旅遊部的領導下,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爲協調單位,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作爲牽頭單位,協同相關社區、羣體於2015年9月成立保護工作協調小組,聯合制定了《藏醫藥浴法五年保護計劃(2019—2023)》,實施協同保護與發展行動。

西藏藏醫學院的學生正在研讀記載着藏醫藥浴法相關知識的《四部醫典》。劉罡

比如,西藏林周縣甘曲鎮甘曲村民委員會、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鬆多藏族鄉鬆多村民委員會等8個社區及西藏藏醫學院、青海省藏醫院、西藏藏醫藥學會等12個羣體,將建立健全相關傳習中心和研究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推廣社區健康實踐;將傳統傳承方式引入高等教育,鞏固代際傳承,通過編纂相關教材和爲中小學生編寫知識讀本,並提高青少年的保護意識;同時通過加強資源普查和系統化建檔工作、開展學術研究、協助推進地方法律法規建設、妥善管理實踐場所、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使這一傳統知識與實踐得以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