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逆勢增長 這些企業有何制勝秘訣

過去的一年,疫情成爲籠罩在許多企業頭頂的“烏雲”,但逆勢突圍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多位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新成爲一些企業化“危”爲“機”,逆勢增長的秘訣

“我們廠歷時3年打造的全新一代國六發動機生產線在2020年累計產出發動機40.15萬臺,同比增長19.62%,創2014年以來年度產量新高。”今天,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工藝技術新品試製裝配工工段長、技能大師許燕妮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她所在的企業化“危”爲“機”,發動機銷量歷史新高。

“疫情雖然給企業帶來一定影響,但最終我們2020年的銷量卻增長了20%。”全國人大代表、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技術開發二部部長周慧也向記者分享了所在企業的好消息。

全國人大代表,太鋼集團董事長高祥明則對記者表示,去年,在內外部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太鋼仍實現利潤總額兩位數增長,經營業績顯著提升。

疫情下,有不少企業逆勢增長

2月19日,農曆正月初八,玉柴集團全面開工。這一天,擺在玉柴集團員工面前的是這樣一份成績單:1~2月,集團發動機訂單量累計同比增長200%,再創歷史新高。早在大年初六,春節假期還沒結束,該集團製造事業部生產線已開足馬力搶產出。

這是去年以來企業“紅火”形勢的延續。2020年,玉柴集團全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50億元,同比增長近10%,創歷史新高;累計銷售發動機53.45萬臺,同比增長15%。

“這是在疫情防控和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等多重困難和挑戰下取得的成績。”去年,機械行業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一度形勢嚴峻,對於自己所在企業取得的成績,許燕妮代表十分自豪。

而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熊貓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採購經理李豐所在的企業在疫情影響下,依託企業核心產品水泵,也使得全年產值增長了15%~20%。

這幾家企業只是疫情之下我國製造業逆勢增長的一個縮影。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1%、6.6%。

危機下的成功靠什麼?

疫情之下逆勢增長,這些企業靠什麼化“危”爲“機”呢?

作爲全球單一地區最大的冰箱壓縮機研發製造企業,周慧代表所在的加西貝拉享有“世界冰箱的心臟”之美譽。去年復工復產當月,企業外貿訂單不減反增,總數和原計劃相比增加了30%,甚至一些沒有合作過的世界知名公司也紛紛拋來訂單。

“這是企業的創新能力帶來的結果。去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訂單存在不確定性,但產品研發工作不能有絲毫鬆懈。我們抓住時機,推進高端產品研發進度,實現了技術追趕和超越。”周慧代表說。

去年2月25日,正值疫情暴發期間,加西貝拉新高端壓縮機項目嘉興正式啓動,這是加西貝拉在嘉興科技城投資的第3個製造基地。該項目總投資13億元,主要從事高端冰箱壓縮機、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變頻控制板冷凝單元等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當時正是疫情影響嚴重的時期,很多企業不得不面對訂單下滑的窘迫局面。我們啓動這個項目,是因爲企業對市場形勢比較樂觀,也是企業的自信。”周慧代表說,去年企業的成績也驗證了大家的信心,去年11月,該公司第3億臺冰箱壓縮機誕生,公司全年壓縮機產銷更創歷史新高。

而玉柴的創新更貫穿在企業的各個層面。許燕妮代表介紹,玉柴持續深化變革創新工作,不僅完成了傳統動力與新能源動力並駕齊驅的產品戰略全佈局,爲我國新能源動力事業創造了全球先進的、多樣化的技術路線,而且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浪潮中,率先建成了數字化、智能化、國際領先的國工廠,樹立了行業標杆。

在許燕妮代表所在的工藝技術部新品試製裝配工段,全新一代國六發動機新生產線全面應用5G技術,管理中樞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和無人化可關燈生產,成爲行業第一家“黑燈工廠”。

創新也是疫情期間上海熊貓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突圍的關鍵因素之一,作爲建築樓宇供水設備行業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這家企業取得了國家專利260餘項,起草了《箱式疊壓給水設備》《罐式疊壓給水設備》兩項國家標準。李豐代表說,創新能力成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砝碼

創新不是“臨時抱佛腳”

“創新,道理都懂,但真正實現創新並不容易。在加西貝拉,創新不是‘臨時抱佛腳’。”周慧代表說,她和她的團隊這些年一直致力於創新研發。企業在創業初期,也是從國外引進技術關鍵部件,但是他們意識到創新纔是核心競爭力,並不滿足和止步於從國外進口。他們在引進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實現了技術創新。

去年,福建省進出口貿易增長高於GDP的漲幅。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在調研中發現,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疫情倒逼企業更新技術設備,提高生產效能”。

“作爲民營企業家代表,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給很多產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提升中國企業的抗風雨能力。”全國人大代表、天工國際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認爲,應對未知的挑戰,中國企業必須要提升自我抗危機能力,加大創新力度,將主業做精。

“挑戰永遠都有,創新永不停步。”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認爲,“創新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文化,打造一個創新平臺,文化決定了你自主創新的繼承性。”

企業的創新文化、創新機制還是要重視“人”。許燕妮代表深知高技能人才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她認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關鍵在於創新性人才,匯聚、調動人才發展的積極性最爲關鍵。

(本報北京3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