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醫院盈餘 用於第一線護理加薪

民團促追蹤醫院盈餘,建議用於保障第一線待遇。圖爲民衆在醫院排隊批價領藥。 (羅永銘攝)

血汗護理問題爭論許久,在三班護病比的爭取上,今年已出現曙光。民團指出,三班護病比只是改善護理環境的其一方式,護理人員仍有花花班、跨科支援等問題,沒有勞安就沒有病安。民團喊話新政府,應提高護理人員待遇,醫院盈餘的流向,應用於保障第一線人員的薪資、勞動環境,才能真正改善血汗問題。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護理人員工作環境、項目均充滿安全、感染、職災、法律責任的風險,特別是急重症的照護更是繁重,有必要給予較高薪資保障。護理師在門診的風險較低、工作負擔不那麼重,而住院、急診則有高風險、高負擔,應給予較高的待遇。對於白班、夜班、大夜班,也應提供不同程度的保障。

吳榮達指出,2022年醫院財報顯示,護病比較高的醫院,獲利率也較高,這意味着血汗醫院賺的錢較多。雖然大部分醫院都符合護病比標準,但一些醫院卻是靠關牀因應,導致民衆一牀難求,連北部某知名醫學中心大廳,都擺了許多病牀,政府應做的是提高待遇,減輕護理工作量。

「沒有勞安就沒有病安」。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三班護病比的上路爲血汗護理的改善提供了一線曙光,但護理人員仍面對花花班、危險跨科支援問題。一些醫院開出護理師的職缺,薪資7萬都沒人應徵,且今年護理類統測報考創新低,政府要思考的是「核心問題在哪裡」?護理環境纔是關鍵。

林雅惠認爲,目前醫院財報的公開,並不足以反映實際的經營狀況,有些醫院看似沒有營收,卻是靠特殊手法呈現,例如擴增院區、設備等。政府應追蹤醫院的盈餘是否用於保障第一線人員的薪資、勞動環境,才能改善血汗護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