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悲壯的大救援:河北墜井兒童救援現場紀錄

標題:一場悲壯的大救援——河北蠡縣6歲墜井兒童救援現場紀錄

新華社石家莊11月1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高博 徐祥達)107個小時,165輛作業車輛,500多人蔘與,現場與外界,認識與不認識,數個白晝與黑夜的等待與祈禱。11月10日深夜,在經歷了107個小時的緊張營救後,牽動社會各界敏感神經的河北保定蠡縣6歲墜井男童聰聰,終於在40多米深的廢棄機井中被發現。不幸的是,經過醫療專家確診,孩子已無生命體徵

男童被找到送上救護車的那一刻,現場所有救援人員矗立、靜默,所有救援車輛集體鳴笛。據多家媒體報道,男童的爺爺,向着救援車輛磕頭感謝……

160餘臺作業車輛,500餘名人員,都是爲了一條小生命

160餘臺作業車輛,500餘名人員……這幅像工地施工的畫面,實際上是河北保定蠡縣挖掘機生死接力救援墜井兒童的畫面。

11月6日上午11時30分,蠡縣鮑墟鄉孟嘗村民向陽帶着女兒和兒子到地裡挖白菜。兒子聰聰在玩耍過程中,不慎掉入40米深、直徑30釐米的廢棄枯井中。

墜井後,孩子父親撥打110報警,並向村“兩委”求救。蠡縣公安局、消防大隊,120急救和村民自發組織的救援隊及時參與救援。很快,周邊的社會救援力量也參與到了救援中。

參與救援的挖掘機司機蔡學寨告訴記者,挖掘機一直在連續工作人歇車不歇。他使用的是他個人的挖掘機,不認識的司機過來了都自願換班參與救人。機器沒油了,也有愛心人士送來柴油,吃飯加油等都免費

“這麼多不曾相識的人聚到一起,都是爲了一場生命的營救。”蔡學寨說。

之後的幾天時間裡,更多的愛心人士,來到了中孟嘗村。從該村去救援現場的路上,擠滿了車輛。救援現場,救護車隨時待命等候,現場的志願者默默做着保障工作。救援過程中不斷有愛心人士到現場捐錢捐物,支持救援。

救援中心外側的空地上堆積着方便麪礦泉水八寶粥。來自各地的志願者各司其職,有人負責燒水,有人負責煮麪煮雞蛋,有人發放餅乾麪包等物資……

據統計,此次營救過程中,社會各界共提供挖掘機、剷車推土機等165輛作業車輛免費救援,共接收社會捐款17萬餘元,雞蛋2200斤、方便麪2100箱,水、麪包及其他食品9920件等。

救援現場難度大,成功處置四次土方裂痕塌方險情

由於擔心塌方,在營救過程中,通過100多臺機器晝夜奮戰,共挖掘出了一個直徑120米、深30餘米的漏斗型作業場地。

聰聰掉入的井口直徑只有30釐米。參與現場救援的保定藍天救援隊隊長龐治表示,這個枯井成年人是無法通過的,只能採取周邊挖掘,並小心敲開枯井井壁的辦法。

據此次營救工作副總指揮吳素傑介紹,他們首先通過設備初步測量救援深度約40米左右,並且通過生命探測儀專業紅外線視頻、專業打撈機械手臂等設備對井底進行探測,僅發現孩子玩具,沒有探測到生命體徵。但孩子家人和有關人員,都堅稱孩子在井裡,且通過排查周圍環境,沒有發現其它能夠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水坑水井等危險隱患。在這種情況下,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展開營救。

龐治表示,由於蠡縣當地多爲砂質土壤,現場最大的困難就是土質特別鬆軟,救援過程中容易出現塌方風險。整個救援過程中,一直有工作人員在現場檢查救援環境,一旦發現地面出現裂縫,挖掘工作就不得不暫時中斷。

吳素傑介紹,在掘進過程中,成功處置了四次土方裂痕塌方險情,根據地質情況越來越複雜,救援速度相對放緩的情況,於11月8日晚,採納專家建議,採用套管沉降的作業方式,這種人工作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土方量,但加大了作業難度。

保定藍天救援隊蠡縣組長鄧亞勇10日19時向記者介紹救援進展時就表示,由於井下環境複雜,井口窄,溼度大,可見度模糊,救援隊員只能在沉管與井管間狹小的空間內堅持挖掘,每下挖一點都非常困難。

救援車輛集體鳴笛爲男童送行

經過20多支專業救援隊伍和民間志願團體以及周邊村民自發組織的救援人員共計500餘人參與的救援,克服了缺氧、滑沙以及地質結構複雜等困難,歷經107個小時,終於挖到預計深度。真的找到了孩子,但是……

10日23時許,被困井底107小時後,救援人員在40多米深的井底發現聰聰。蠡縣縣委發佈了《關於營救蠡縣鮑墟鄉中孟嘗村落井兒童工作有關情況的通報》,該落井兒童已經找到,但不幸的是,經過醫療專家確診,孩子已無生命體徵。

這是一場悲壯的救援,無論你在哪裡,我們一定要找到你。許多瞬間,讓在場者爲之動容,男童被找到送上救護車的那一刻,現場所有救援人員矗立、靜默;所有救援車輛集體鳴笛,送孩子最後一程;據媒體報道,男童的爺爺,一位悲痛欲絕的老人,突然雙膝跪地,向救援車輛磕頭致謝……

一條生死未卜的小生命,牽動着社會各界的心。人們彙集各種資源,只要有一絲生存希望,就絕不會放棄。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

(原標題:一場悲壯的大救援:河北墜井兒童救援現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