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與市場共鳴是最好的誤解防禦術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對經濟社會的敏感適應能力。

最近中國股市出現複雜走勢,中小盤股出現深蹲與修復交錯的摺疊。一個普遍看法是,新“國九條”中有關分紅政策和退市規則的相關修改,引發市場情緒反覆。

爲此,16日證監會迅即澄清,表示分紅不達標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主要着眼於提升上市公司分紅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重點針對有能力但長期不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並指出ST不是退市風險警示(*ST),主要是爲了提示投資者關注公司風險;同時,證監會也明確表示退市指標調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殭屍空殼”“害羣之馬”,並非針對“小盤股”,且在標準設置、過渡期安排等方面均做了妥善安排,短期內不會對市場造成衝擊。

證監會的迴應非常及時,反映其對市場具有較強的敏感適應能力。其實,在趨勢互動的動態博弈環境下,市場對政策出現“誤讀”“誤判”是常態,緩解其的必要條件是與市場同頻共振,切實感受市場的脈搏和心跳,提煉參與各方的實踐智慧能力。

這首先需要各方正視分歧和有效管控分歧。消除分歧不單是主導解釋權,讓市場接受解釋,還應基於市場邏輯,解析爲何市場產生不同的理解。唯有正視並找尋到市場的解讀與政策初衷不一致的原因,纔能有效管控分歧。

其次,監管部門需不斷淬鍊動態感知市場的能力。在趨勢互動的市場流變場景下,制度和政策是監管部門對市場的一種動態演進的主觀感知,需在市場不斷試錯,以提升對市場的敏感適應能力。

再次是政策應減少歧義表達,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以分紅政策爲例,市場出現“誤讀”“誤判”,原因在於對ST的理解。基於ST定義和內涵,ST像是收攬問題公司的集裝箱,諸如財務造假、業績極差的上市公司,都會被冠以ST。被ST的上市公司在規定時間和條件下,未能改善自身處境,就會被冠以*ST進行退市警示。正是由於ST包含的內容太豐富,其對特定公司的描述不具有唯一性,導致市場對“戴ST帽”的公司很緊張,從而賦予其高風險溢價。

顯然,這警示,政策和制度在表達上需儘可能進行確定性表達,避免市場出現理解分歧。

同時,紓緩對政策的理解分歧,還需明晰權力的行權邊界,避免越位。以分紅制度爲例,要把握好分紅管理的度,並做好清晰的利弊分析。

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是典型的善意之舉,給予投資者適當回報才能激發市場信心和交投,不過現金分紅只是股市投資者獲取回報的一種方式,價差交易和資本利得等也是股市投資收益的一種來源。

一般來說,在企業生命週期中,成長期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非主流,成熟期的上市公司則比較注重現金分紅,因爲前者資本的邊際收益率呈遞增態勢,而後者的邊際收益率呈邊際遞減態勢。顯然,現金分紅問題更適合一企一策。

另外,強化現金分紅還需平衡好上市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狀況。近年來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儘管很多企業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但營收資產的構成主要以應收賬款等爲主,很多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甚至爲負,要求這些企業強制現金分紅,可能會折損其自由現金流,增加其財務負擔和流動性壓抑,從而壓低股價。這使得投資者可能拿到了現金股息,但卻承受了更大的股價損失。

因此,現金分紅安排具體如何操作,不妨將更多空間讓渡給市場,讓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進行自發博弈,監管部門通過限制“鐵公雞”再融資、發債等市場權限,同樣可以具有威懾效應。

相望兩鷗空浩蕩,何如雙鳥共鳴飛。防禦誤解和分歧的最好辦法是加強政策與市場的同頻共振,唯有政策遵循市場邏輯的脈搏,去感悟和敏感性適應流變的市場,並極盡所能避免政策條款的表達歧義,提高政策對市場的敏感適應能力,權利與權力的共鳴纔會合奏出最美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