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三星堆 精彩剛啓幕

爲讓公衆更加了解古蜀文明的典型代表三星堆文化,由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華文化全球推廣之“走進三星堆 讀懂中華文明主題活動5月28日在四川省德陽廣漢市舉行。主辦方向公衆公佈三星堆最新考古成果,截至目前,新發掘的6個祭祀坑已提取出土象牙青銅器、金器、玉石器等重要文物1000餘件。

新發掘文物刷新三星堆新高度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鬍冰介紹,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2020年9月至今,34家科研機構高校創造性地採用田野考古、實驗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護一體的多學科交叉考古工作模式,系統開展祭祀區考古發掘工作,初步確定了祭祀區的分佈範圍、堆積狀況和年代。

目前3、4號坑內象牙提取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對衆多揭露出來的青銅器進行發掘;5號坑已完成西北區域除圓形箔片之外的其他文物考古提取,基本確認到達坑底,下一步將局部開展實驗室考古;6號坑正在進行封閉以及木箱的整體提取工作;7號坑開闢了一個小探方,在填土下方已發現密佈的象牙;8號坑在近20釐米的灰燼層中已經發現神樹、金器、銅面具等各種殘片,同時,最新出土一件金面具殘片,耳朵和嘴巴的輪廓清晰可見。

特別是3號祭祀坑內的青銅頂尊人像,堪稱中國商代青銅器藝術精品。總高度達1.15米的頂尊人像位於祭祀坑南側。跪姿、着繡花短裙、雙手叉指合攏、頭像大眼咧嘴,表情誇張、神態虔誠。人像頭頂着有龍形飾件的青銅尊,這件將人與尊組合爲一體的大型青銅藝術品在中國與世界均屬首次發現。跪姿頂尊人像將三星堆獨持人像造型與尊造型相結合,彰顯了三星堆與中原商王朝的緊密聯繫,描繪出三星堆虔誠而神聖的祭祀場景,展現了三星堆獨特的信仰世界。

胡冰表示,在幾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三星堆遺址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年代與分期編年體系,明確了三星堆城址結構佈局,展現了四川盆地與中原地區、關中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間文化的密切關係。考古新發現對認識三星堆遺址所代表的古蜀國祭祀體系,以及三星堆遺址的性質和聚落變遷原因具有重要的意義,也進一步明確了古蜀文明作爲中華文明重要遺蹟的地位。

三星堆文化開放包容並蓄

專家表示,三星堆新一輪發掘的成果極大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內涵,深化了對中華文化的認識空間,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事實,爲歷史研究提供了更充足的論據。

傳統上一般認爲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中心,四川無論在地理還是文化上都比較邊緣。“正因有了三星堆等系列重大考古發現,說明在成都平原存在着一個過去不爲人知的早期國家,三星堆在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獨樹一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說,“青銅人像、面具、神樹這些本地獨創風格特別濃厚的器物,都有鮮明的中原文化印記”。

“三星堆文化表現爲以地域特徵主導地位的一種多元的文化面貌,它的地域特徵在它的文化因素當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研究員雷雨說,“同時大家也應該看到三星堆遺址的文化遺存又深深地烙上了其他地區文化因素的印記或符號”。

雷雨介紹,新一輪發掘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尊均爲圓形,而此輪發掘中,出土的尊首次呈方形。“尊的製作技術是從中原傳到三星堆的,蜀人又在中原技術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了尊的造型,這是文化交融的生動體現,三星堆文化與其他文化存在必然聯繫是無可爭議的。”

“三星堆遺址與安徽、湖北、湖南、重慶東部以及陝西南部,都出土了不少南方系的青銅容器。也就是把中原地區的青銅的尊內加以改制,形成南方特色的青銅禮器,這一點三星堆跟上述幾個地區是非常相似的,他們擁有共同的傳統。”雷雨說。

“我們可以看三星堆遺址裡面鑲嵌綠松石的銅牌,還有玉器中的玉鬲、玉璋以及其他老百姓使用的器物都受二里頭文化的影響。”雷雨說,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容器以及相當一部分的青銅鑄造技術,毫無疑問來源於中原地區的商文化。

此外,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琮也受齊家琮和良渚琮的影響,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玉璧和石璧也可能來自於西北地區的齊家文化,三星堆文化的城牆夯築技術、稻作農業的起源、三星堆早期的灰白陶傳統都與良渚文化息息相關。

雷雨說,三星堆遺址的琮、玉錐形器跟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同類器的相似度是非常高的。當然這兩者之間的年代是不太相同的,很可能是良渚文化覆滅以後,一部分人跑到中原,然後這樣一種文化因素又從中原輾轉來到了三星堆。

在3號坑發現的文物中,青銅器的肩部常有鳥、獸頭,琮、牙璋、尊、罍等器物源於中原和長江中下游文化。系列發現印證着三星堆與中原和長江中下游文化有社會價值的認同,且已突破空間距離與阻隔。

三星堆向世界發出邀約

28日晚,三星堆博物館變身通向古蜀王國的時空隧道——祈福神官,夾道迎賓;千隻神鳥,站立枝頭;巨大的青銅立人像左右環顧,莊嚴肅穆;黃金面具和太陽玄鳥化作奇幻的青銅之樹,在夜空中搖曳生輝。“三星堆奇妙夜”由此開啓。

在奇妙夜活動上,三星堆向世界發出“走讀中國”邀請。電影、動漫、圖書、文物展等9大“三星堆文化推廣全球合作項目”發佈,三星堆主題文創走向展示的舞臺。

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燈綵爲載體,讓色彩與光影碰撞、古老與現代交融,活動打造“三星堆奇妙夜之古蜀之門”主題燈展,營造出了一個如幻如夢的古蜀勝境。

一場夢喚醒一段記憶,一段記憶牽線一段情,一段情激起一個心願。“我從小在三星堆文化的孕育下長大,小時候就很喜歡生動活潑的金面罩,現在五十歲了更是喜歡,它的創造性時刻激勵着我要敢於突破。如今,越來越多與金面罩相似的文物出土,希望他們影響更多人的生活,喚醒更多人來保護他們。”廣漢市劉詩模說。

隨着三星堆最新的考古挖掘,“絲綢”痕跡被發現。活動特意以絲綢爲介質、三星堆文化爲靈感,將古蜀人的浪漫和超凡想象力融於服飾設計,打造了“古蜀絲夢”國潮大秀,傳遞東方美學和潮流藝術的創新融合,向世界展現中華服飾之美。同時,活動還以三星堆博物館爲場景,實地進行光繪創作,通過充滿科技感與年輕活力的光繪藝術,讓傳說中的山海經神獸現身三星堆博物館,給大衆帶來了一場遠古的中華文化時空對話。

光繪藝術讓盤踞在通天神樹上的“龍”與帶着“青銅面具”的古蜀人立體動感起來,三星堆博物館因光繪藝術的加入變得更加神奇、更有魅力

來自葡萄牙的保羅·梅卡多一直想一睹三星堆的風采。從網上看到此次活動的消息後,他特意帶着全家到了三星堆。他說:“三星堆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其中獨特的文化元素讓我對古老的中國好奇不已,這次體驗讓我好像穿越到了那個時代,情不自禁想要多逗留,然後讓更多朋友來感受三星堆的魅力。”

自1997年10月開館以來,三星堆博物館已接待中外遊客2200餘萬人次。三星堆文物多次走出國門,先後在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強烈震撼,已成爲對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

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需要。四川正誠邀海內外專家學者參與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等工作,共同闡釋和展示好古蜀文明的內涵,進一步彰顯三星堆在中華文明中的獨特魅力。

(本報四川廣漢三星堆5月28日電 本報記者 李曉東 李娜 本報通訊員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