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花園緣何建住宅樓?

新華社延安12月13日電(記者段博)近日,關於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花園”蓋起住宅樓一事炒的沸沸揚揚。爲什麼要在中央花園建樓?誰在中央花園建樓?有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新華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中央花園”已不存在

楊家嶺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市西北,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到1947年3月的駐地。當年爲躲避日本飛機轟炸,中央機關由城內搬到楊家嶺。據瞭解,黨中央移駐楊家嶺後,機關工作人員利用溝口南側閒置的一塊空地,作爲散步和集體活動的地方,後羣衆俗稱“中央花園”,地表無建築遺存。 楊家嶺革命舊址主要由“七大”舊址和領袖舊居、中央各機關舊址等組成,領袖舊居座落在西北方向的山峁上,與“七大”舊址等被一條馬路分隔。

知情人帶路,記者才知道在楊家嶺舊址引路口商鋪後的東南角落處蓋起的樓房,這裡是曾經的“中央花園”原址。記者目測,“中央花園”距離楊家嶺舊址入口有兩、三百米,中間被一座小學幼兒園,及散落着楊家嶺村農民住宅及部分低矮的商業門面分隔。

據延安市文物局介紹,上世紀80年代,延安市將中央花園所屬地塊作爲苗圃交由風景林場使用,90年代,這裡又被劃到旅遊局(旅遊集團),2009年又被劃到林業局。由於管理體制原因,距離楊家嶺舊址較遠、被分隔開的“中央花園”權屬曾多次更迭,地塊上形成許多臨時建築,“中央花園”原有風貌早已不存在。

但這一說法遭到延安革命紀念館的質疑,延安革命紀念館有關負責人認爲,從1959年到1975年,中央花園始終作爲楊家嶺舊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1975年,省文物局還撥款對中央花園3孔窯洞等進行了維修。雖然歷經多次蠶食,中央花園仍得以保留。將保護多年的革命舊址開發房地產,有悖於紅色旅遊發展方向,更是違反了《文物保護法》。

誰在中央花園建樓?

延安旅遊集團總經理曹玉興回憶說,“中央花園”從上世紀70、80年代已不存在了。林場職工住房十分困難,私搭濫建十分嚴重。2006年,風景林場提出在自有土地中央花園建設職工住宅樓。

同時,隨着紅色旅遊的發展,楊家嶺舊址進出道路狹窄、停車困難和旅遊環境差的現象越來越突出,由於中央花園長期被林場所佔,周圍旅遊環境急需改善。

2007年延安市規劃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延安市文物局向市規劃委員會首先提出的是整體搬遷楊家嶺村的方案,恢復舊址風貌。延安市規劃委員會考慮到搬遷小學和拆遷農民住房拆遷量過大,考慮到解決林場職工住房困難,最終採取折中方案,批覆了林場住宅樓建設,並決定拆遷楊家嶺村在舊址引路入口處的簡易商鋪,拓寬舊址進出道路,在道路入口處東側恢復中央花園。

由於楊家嶺革命舊址1961年列入首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央花園原址屬建設控制地帶。根據《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在文保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

延安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中央花園已沒有當年風貌,當初主要考慮的是恢復中央花園,改善舊址整體環境,拓寬進出舊址道路。現在來看,沒有向國家文物局履行報批手續,的確不夠完善。”

涉嫌違規建設已勒令停工

據介紹,2009年林場職工安置樓以旅遊經濟適用房立項通過審批開始動工建設。 延安市規劃局局長艾繼國表示,施工中發現,施工方改變了審批的整個平面佈置,批覆的兩棟6層樓房變成了三棟,並已加蓋至8層。

記者在現場看到,名爲旅遊經濟適用房的兩棟樓已拔地而起。知情人透露,中間一棟是楊家嶺村自己加蓋的,沒有任何審批手續。目前,這三棟樓已經封頂

艾繼國向記者表示,發現違法建設後,執法人員先後兩次向其下發停工通知書,並且給該工地停水斷電。延安市房管辦表示,楊家嶺旅遊組團保障性住房尚未辦理《預售許可證》,尚未進入購房資格審查階段。

據介紹,新一屆延安市委、市政府已決定按照大遺址理念對延安的重點革命舊址實施整體保護,實施棗園、楊家嶺等“十大”革命舊址保護工程。延安市文物局局長董智安表示,根據重新編制的楊家嶺革命舊址整體保護規劃,將對楊家嶺革命舊址旁的小學、楊家嶺村開辦的簡易商鋪以及村民私建進行整體拆遷或搬遷。

屆時,延安市區重點革命舊址的文化內涵將得到充分展示和保護,楊家嶺革命舊址進出道路的拓寬、中央花園的恢復和周邊環境整治也將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