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35總體城市設計通過專家評審 打造三大客廳

“精裝修”廣州 相約2035

打造花城廣場、英雄廣場、聖心教堂廣場三大城市客廳 謀劃100公里景觀公路

郊野公園串聯成的“翠環

100公里“廣州最美之路”

總體城市設計

12%市域面積分六類風貌進行導控

本次廣州總體城市設計提出的目標是:建設活力全球城市。文化上打造中國南方交互之港,空間上打造江海匯聚世界地標品質上營造廣州標準品位都市。同時明確三大理念:綠色發展理念、文化發展理念、灣區發展理念。

塑造依山沿江濱海的、特色鮮明的城市風貌。全市包括北、中、南三大風貌區,北部突出生態山林風貌特色;中部突出現代都市風貌特色,67公里長的珠江水系前後航道貫穿廣州中心城區,串聯江心59個江心島,鏈接1333條大小水道河涌,以三個十公里精品珠江景觀帶爲引領示範;南部突出濱海新城風貌特色,廣州所轄海域上起黃埔港,下至橫門水道,東以廣州港航道爲界,坐擁珠江口海岸線522公里,海域面積約4600平方公里,形成面向南海、港城交織互融的濱海新城風貌特色。

在北中南三大風貌分區的基礎上,劃定歷史名城、沿江景觀、城市中軸、嶺南村鎮、現代都市、現代產業六類、共937.8平方公里的城市重要特色風貌區,約佔市域面積的12%,重點建築風貌、景觀廊道、城市地標、眺望視廊、公共空間等進行導控。

選取白雲新城、琶洲片區爲試驗片區,將廣州總體城市設計相關要求落實到廣州市城鄉規劃空間資源平臺數據庫,引導下一層級的城市設計。對珠江新城、第二中央商務區、琶洲西區、空港經濟區、廣州南站商務區、明珠灣區等32處城市重點區域門戶樞紐開展設計導控。

廣州有着“山水城田海”的豐富自然景觀,又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城市生活如何變得更美好?

近日,新一輪廣州總體城市規劃之《廣州總體城市設計》專項終期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其中明確,廣州將建設活力全球城市;從老百姓最關注的公共空間出發,以螞蟻視角精細化開展城市設計,建設三大城市客廳、多片品質街區;打造180公里長、1公里寬的景觀翠環;貫通珠江兩岸60公里道路,塑造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謀劃從金融城龍穴島的廣州景觀一號公路……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國規宣

《廣州總體城市設計》是貫徹中央、住建部、省委省政府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指示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提升廣州城市品質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廣州面向2035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市民能感受到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品質的同步提升。

爲此,市國規委搭建了“院士領銜、專家支撐、多專業參與”的項目組織架構,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爲項目顧問,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與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編制,集結了規劃、建築、景觀、市政、生態、交通等各專業力量共同參與。

公衆參與總體城市設計

王建國院士在專家評審會上表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城市設計就是讓生活更美好。他強調,做城市設計要改變過去規劃中宏觀的鳥瞰視角,而變成地面的“螞蟻視角”,做精細化設計;同時,要做有底線的城市設計,例如生態環境、山水格局,歷史文化傳承,都是城市設計需要考慮的東西,這些不受規劃年限的限制,是一個城市需要一直堅守的底線。此外,城市設計必須要依託現有的法定規劃,因爲光講不落地沒有用,要做有用的城市設計,將之面向實施的“一張圖”的管控體系,與各層次規劃有更好的銜接。

實際上,作爲面向2035總規重要專項的《廣州總體城市設計》,是一次着眼微觀、自下而上的品質提升行動。除了廣泛徵求各區、各部門意見外,還與社會組織開展多次公衆參與活動,並開通廣州城市設計微信公衆號,搭建公衆交流宣傳平臺;發放公衆問卷,不斷了解市民需求,讓總體城市設計成爲自下而上、面向公衆的長期活動。

同時,該項目還嘗試建立一套銜接法定規劃、面向實施的設計管控體系。在多年的城市設計探索中,廣州已形成與城市分級管理相銜接的全鏈條城市設計編制體系。總體城市設計,從三維上對廣州的總體形態進行管控與引導,銜接面向2035總規的城市邊界與中心體系,並通過“一張圖”銜接城市管理審批體系。

設計達到國內外一流水平

作爲面向2035廣州總體城市規劃重要專項的廣州總體城市設計得到了由何鏡堂吳志強、唐凱等9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高度肯定,專家組認爲,其成果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城市設計創新思路,達到國內外一流水平,可作爲中國特大城市的總體城市設計的範本。

全國工程勘測設計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表示,(廣州總體城市設計)應該拿到國際上去,讓外國人知道中國人的城市設計已經做到什麼程度,尤其應該在“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擴大中國城市設計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專家組也對廣州總體城市設計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提出了建議:1.進一步梳理提煉,將相關內容與新一輪總規銜接,注重強化引導,以負面清單的方式體現管控要求,並指導下層級城市設計。2.下一步細化和深化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指引。3.加強總體城市設計亮點提煉,可提煉梳理面對市民、城市建設管理者的版本,形成社會共識。4.加強成果應用性,強化品質提升行動計劃的統籌作用,指引重點區、示範區項目的實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表示,廣州要有一些東西能拿到世界上去,“外國人一來就是要看它,這就是城市特色,就像去巴黎就要到埃菲爾鐵塔。我們現在要研究一下,拿出一兩個世界級的東西。廣州要有特別突出的亮點,可以找幾個點專門在總體城市設計中強調。”

廣州“精裝修”六大亮點

亮點一:珠江兩岸60公里道路將全部貫通

未來廣州市民將有更多更好的親水空間。

廣州將實施珠江兩岸道路景觀貫通工程,重點貫通珠江西航道-前航道至黃埔大橋北岸,全長60公里,改善濱江沿線的公共性、可達性,將市民引向雲山珠水、山水田海。重點塑造14個濱水公共空間,賦予不同空間主題,沿珠江前航道打通珠江活力水環。率先推進長堤至華南大橋段貫通,聯接西十公里、中十公里重要景觀帶,沿線串聯濱江開敞空間、城市地標區、公園廣場,活化利用歷史街區,加強工業遺存的挖掘與展示。

同時,廣州將塑造北起燕嶺公園、南至海珠區南海心沙島,全長12公里的世界級的現代城市軸線。提升廣州東站、天河體育中心、花城廣場、廣州塔、海珠湖公園等重要節點空間品質,管控軸線兩側天際線輪廓和建築風貌,構建功能複合、景觀獨特、體驗豐富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間軸線。

亮點二:形成廣州最高標準的品質街區

花城廣場被譽爲廣州的城市客廳,未來廣州將有東、中、西三個城市客廳。

廣州將加快城市地標區域、樞紐門戶建設與城市重點區域和門戶樞紐開展設計管控,引領展現廣州全球城市形象的名片。以小微視角修補城市,推進城市東、中、西三大城市客廳建設,分別是花城廣場周邊、英雄廣場周邊、石室聖心教堂廣場,對其進行空間環境整治及景觀提升,在植物綠化、燈光照明、路面鋪裝、景觀小品、街道傢俱、無障礙設施、標識系統等景觀要素方面實施修復提升。

另一方面,廣州還將推進長堤、太古倉、白雲文化廣場周邊、二沙島、大學城、花城廣場周邊、獵德坊街區、廣州塔廣場周邊、琶洲會展中心周邊等街區的品質化建設。廣州將對這些街區開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示範區優化提升工作,形成代表廣州最高水準的具有活力的品質街區。

亮點三:16個郊野公園串聯成景觀翠環

假日週末出去走一走,綠道、各類公園也將越來越多、越來越美、並連接成環。

廣州將完善現有綠道網,串聯森林公園,規劃1060公里區域綠道,1990公里城市綠道的慢行系統,並設置35個一級驛站,增加遊憩、休閒、經濟等功能。

廣州將重點建設中部風貌區外圍白海面溼地公園、白雲湖公園、流溪河公園、南浦公園、大象崗森林公園、屏山河溼地公園、大夫山森林公園、滴水巖森林公園、帽峰山森林公園、天鹿湖森林公園、龍頭山森林公園、大蠔沙、化龍溼地公園、蓮花山風景名勝區、海鷗島、沙灣水道公園共16個20公頃以上的中大型郊野公園節點,串聯形成180公里長、1公里寬的景觀翠環,形成湖泊河流、郊野果林、溼地農田、生態山林等特色景觀體驗。

同時,廣州還將增加相關配套設施,便於市民日常休閒遊憩。同時佈局停車場、增加公共交通站點,利用市級綠道、環山道路等慢行系統與其他公共空間便捷銜接。

亮點四:控制7條一級景觀視廊

未來廣州山水相望,市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能欣賞到城市優美的輪廓。

廣州將塑造望山見水的景觀視廊,保證重要景觀視廊的通暢。結合城市軸線、門戶區域及重要山體,重點管控位於中部風貌區的7條一級景觀視廊,分別是:新中軸線視廊:海珠湖公園-珠江新城視廊;白雲山-珠江新城視廊;環城高速倉頭立交-珠江新城視廊;黃埔大橋-第二CBD視廊(預控);傳統中軸線視廊:越秀山-中山紀念堂視廊;越秀山-白雲山視廊;中山大學北門廣場-白雲山視廊。

以海珠湖公園看珠江新城視廊爲例,以保障廣州塔等珠江新城地標建築主體50%以上可見爲原則,廣州將確定視廊建築高度極限值爲265米,確保公衆視線不受建築遮擋。

此外,廣州還劃定了63條二級視廊,提出定點、定性的彈性導引。

與此同時,廣州還將建立秩序協調的高度分區,分爲一到十級,一至三級高度區高度最低,共140個功能單元,控制建設量及建築高度,維護城市的生態;十、九級高度區(城市標誌地區)共12個功能單元,是最高層級的城市標誌區,包括珠江新城至黃埔臨港經濟區、白鵝潭、南站地區。

亮點五:打造10公里古城環城道

廣州將沿越秀山明城牆遺址—人民路—一德路—萬福路—越秀路,規劃打造10公里古城環城道;構建7條最廣州特色路徑歷史文化步徑及沿線品質提升;沿白雲山和已開發的江心島建設環島景觀道路;依託廢棄鐵路線打造線性公園,爲市民提供休閒遊憩的公共空間場所。廣州還將構建歷史可讀的城市,形成“一帶兩環”結構——珠江歷史風貌帶,騎樓歷史街區環和古城輪廓環。以標識性的步行路徑恢復歷史城牆的邊界,以微型公園標記古城牆,增強歷史城區的場所感。

亮點六:建100公里“廣州最美之路”

廣州將建設讓市民親近大江大海的景觀一號公路,謀劃廣州景觀一號公路,連接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和南沙新區。自國際金融城臨江大道起至龍穴島尖,全程100公里,設計時速60公里。沿途經過70公里濱水岸線、200平方公里桑基魚塘和濱海溼地、4座大跨度地標式跨江橋樑、26處歷史文化點、9個傳統水鄉村落,規劃建成串聯沿途大地景觀、讓市民親近大江大海、向世界展現廣州的最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