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鴿來瘋 「賽鴿笭」嗡嗡飛過綠色鄉野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臺南市鹽水後宅社區舉辦賽鴿笭傳統民俗比賽,28日進行最後1天的賽程鴿子揹着木笭在田野天空飛翔,只見一隻只壯碩的鴿子揹着木笭起飛,氣流進入木笭後發出嗡嗡的聲響。體能較佳的鴿子可能來回背4、5次,較瘦弱的則要躲避敵對陣營的追捕。

「賽鴿笭」又叫「粉鳥笭」,是在嘉義縣義竹、臺南市鹽水及學甲等地區盛行的農村民俗活動,據說遠自清朝時期就有,且與新營區姑爺裡」有關,不過已經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早期農民在每年農曆2、3月間農閒時的休閒活動,演變爲村落之間的競賽聯誼活動,南部地區甚至有俚語說,「不怕沒得吃,不怕沒得穿,只怕鴿子不背笭」。

參加賽鴿笭活動的鴿主,會在正式比賽「公笭」前先辦「私笭」較勁,以訓練鴿子揹負木笭的能力,這段期間約2個月。根據鹽水區後宅社區發展協會指出,後宅社區賽鴿笭活動分爲東、西兩軍較勁,主辦單位準備106個不同尺寸的木笭,鴿子背上木笭放飛,並飛越事先約定的基準線後,就算成功得分。

協會人員指出,若鴿子未飛越基準線就停在樹上地上休息,其餘民衆可以加以圍捕,待比賽結束後由鴿主花錢贖回,木笭則送回起點,由其他鴿子重背。

「擄鴿勒贖金」一部分歸捕獲鴿子者所有,一部分歸入公積金,在一定的比賽時間內,由揹走較多木笭的一方獲勝。不過,比賽是純娛樂性質,沒有獎品,只有邀請大家參加由公積金支付費用餐敘聯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