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的“三變”和“三不變”

證券時報記者 吳瞬

4月16日,第135屆廣交會進入第二天,一場場商業洽談正在廣交會展館中如火如荼地舉行。廣交會作爲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外貿行業的“晴雨表”,在4月15日開幕首日,有超6萬名境外採購商到會,而此前公佈的境外採購商預註冊數早已超過14萬名;其中,更有美國沃爾瑪、日本似鳥、墨西哥科佩爾等129家海外頭部企業組團參會。這一系列數據和展館中的熱鬧景象均在表明一個事實:中國外貿韌性十足、吸引力巨大。

在參與走訪多屆廣交會後,證券時報記者有一個清晰的感受,作爲一個已舉辦了135屆的“中國第一展”,在世界經濟局勢面臨衆多不確定性的當下,廣交會有着“三不變”與“三變”。

第一個不變的是,這一屆廣交會依然格外重要,中國“開門迎客”的決心未變。正如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儲士家所言:“在外需不確定性增強、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當下,如期而至的廣交會,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個不變的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決心未變,廣交會的展位仍是“一位難求”。本屆廣交會上,其展位總數約7.4萬個,參展企業超2.9萬家,其中參加出口展的更是高達2.86萬家。

第三個不變的是,中國企業長期堅持創新的決心未變,廣交會上新品不斷。預計本屆廣交會期間,現場展出新品超100萬件、綠色產品超45萬件、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超25萬件。

在“三不變”之下,則有着三個更爲顯著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中國企業產品在種類不斷豐富的同時,高端產品佔比日漸提升,產品結構出現顯著變化。所謂“八億件襯衫才換一架波音”的論調早已過時,本屆廣交會上尤其是智能家電、新能源等幾個高技術展館均人氣爆棚。

第二個變化是,雖然廣交會展示的多是消費品,但近年來中間品和資本品比重已提高到12%,中國爲全球提供了大量競爭力強、供應穩定的優質產品,助力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也增強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穩定。

第三個變化是,來自東南亞、中東、拉美、東歐等新興市場的境外採購商日漸增多,中國企業面向的市場變得更大了。不少中國外貿企業均表示,在穩固歐美等發達市場之餘,目前也順應趨勢,用更大精力開發新興市場。

不難發現,這三個變化不僅是中國外貿打響轉型升級突圍戰的關鍵,也是對所謂“產能過剩論”的一場有力回擊:中國企業的優勢更多是長期堅持創新和市場競爭下的自然結果。

而與廣交會的熱鬧景象相呼應的是,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24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表現亮眼,如GDP同比增長5.3%,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0%。這一切,既離不開多項扶持政策出臺下企業信心的回升,更與大環境中內外需都有回暖的積極變化有關,中國外貿也必然越走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