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激烈太投入! 可能罹患「選舉症候羣」

▲許多民衆因太過投入選情,容易引發生理心理不適。 (示意圖記者陳明仁攝)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隨着選舉的日子慢慢倒數,除了候選人如火如荼展開競選活動,許多民衆也因爲太過於投入選情,造成茶飯無心、焦躁易怒,就連睡眠也受影響,而這就是所謂的「選舉症候羣」。

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心理科臨牀心理師趙奕霽表示,民主國家中選舉向來都是社會大事,不少民衆會將心中對「賢能者」的形象與期待凝聚而成特定的支持意向,擔憂自己的期許落空,這樣的熱情與焦慮反覆透過新聞政論節目等大衆傳播媒體而逐漸升溫,甚至在選舉造勢等高情緒張力場合中被放大,於是民衆在短時間經歷劇烈的情緒震盪,甚至會出現不同意曏者間的對立與敵意攻擊,引發後續生理與心理不適。趙奕霽臨牀心理師解釋,選舉症候羣的民衆可能會感受到選前焦慮、情緒高亢或易被激怒,以及選後會因支持者落選導致失落、憂鬱或憤怒的情緒;而這些心理狀態會引發注意力難集中、心跳加速、胸悶、呼吸困難、血壓升高、暈眩及腸胃不適等症狀,若壓力無法得到適當因應嚴重者會出現攻擊他人或自我傷害等行爲。▼選舉症候羣可能因支持者落選而產生憂鬱或憤怒的情緒。(示意圖/記者李鍾泉攝)爲避免因選舉症候羣影響自身的日常生活,臨牀心理師建議可依照下列方式調整情緒: 1.調整作息規劃每日行程表,可適量但避免過度暴露在選舉氛圍中,睡前預留半個到一小時關掉電視網路,躺在牀上透過腹式呼吸等方式進行放鬆改善睡眠品質。2.培養壓力及情緒因應策略:藉由養成嗜好或運動習慣、均衡飲食補充體內維生素礦物質,都能讓體內合成腦內啡激素,有助於提升身體壓力因應系統

3.適時轉換視野:單一視角造成資訊不明導致不安與焦慮,建議可多瀏覽不同角度意見與平衡報導,挑選評價較爲中立、較少主觀評論而較多客觀事件描述的大衆傳媒進行閱聽,避免情緒過度渲染。在接受不同訊息前,可先多方求證,列出正反方優點、最好和最壞的結果,讓自己對事件有更全面的瞭解,避免因誤解導致恐慌與憤怒。趙奕霽臨牀心理師提醒,除了個人的調適,親友陪伴、提醒與開解也是讓人走出選舉症候羣的良方;一般該症狀在選後多會逐漸緩解,若持續出現憂鬱、憤怒情緒,飲食與睡眠困擾,甚至覺得生活失去希望等,可尋求精神科醫師與臨牀心理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