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之丘/讀書心得:源泉(The Fountainhead)

文/毛毛

還記得被我評爲我心目中最偉大小說的「阿特拉斯聳聳肩」嗎?雖然現在不再認爲她是最偉大,但也還是夠偉大了,不過,我必須說,我更喜歡這本「源泉」喔!

其實這本書成書較早,但是蘭德女士成名作,但基本上,她的中心思想還是很明確的,只不過在這本書裡表露的比較露骨,人物也比較「假」一點,不過卻也因此更容易讀懂。加上主軸圍繞在建築師上面,不是一般蓋小房子的建築師,而是專門設計大型標示建築的那種。在古代,這種建築是被視爲藝術家的最高形式(比方說米開朗基羅就有點懶得去畫壁畫,對他而言,他比較喜歡當建築師,因爲地位更高)。不管怎麼說,都是在描述藝術家,而這正是我努力的目標,也是我現在正在從事的工作

或許正因爲這一點,所以皓雪看完書之後還特別跟我提醒,說這本書很適合我看。真是感謝,因爲我的確很喜歡。

這本書最早的書名叫「二手人生」,是爲了標示書裡一羣(或者說大多數)以鼓吹利他主義,要大家犧牲自己奉獻社會的人,因爲這些人是社會毒瘤

在這要先說一下我小時候的事情,我從小就一直有種很奇怪的感覺,每次聽到要大家爲國爲民犧牲奉獻這些話,都覺得哪裡怪怪的。當然,我是不會說出人要以自己爲主這種自找麻煩的話來的,但心裡卻一直這樣想。

我很早就歸納出,人類只有徹底的自私(至於自私真正的定義,等我寫蘭德女士另一本作品「自私的美德」的心得時再來談吧!只要記得大多數人批評的自私都不成理由就是了,而真正的自私是建立在對自我存在的尊敬上的),才能讓社會祥和的結論。不過大學時曾因爲這一點和人爭辯(還兼爭論自由意志的可能性),當時理論還不完整,所以吵到後來不了了之,但我對於「爲大衆」犧牲奉獻這種字眼的反感已經變得很強烈了。

記得小時候看黨外雜誌,偶而看見一些被鎮暴警察打到頭破血流的畫面,父母都會說,要記得這些人的犧牲奉獻。

是很感動沒錯啦!不過,我很好奇當事人是怎麼想的。

直到老爸因爲設計二二八紀念被被抓去觀,才稍微有點體認。

說是爲臺灣民主運動犧牲奉獻,雖然也不算錯,但實際上,我爸設計那個紀念碑,真正想要的,是希望自己能留下一個印記,其次纔是爲了緬懷先人以及抗議國民黨政權。

是的,最重要的,是因爲我爸自己想要設計,因爲他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所以蓋了出來,至於之後被關,那是一回事了。

其實我當年也自己畫過二二八紀念碑設計圖(現在看來不過是高中生塗鴉,但那個造型我一直記得,後來拿到我寫的小說「歸途」裡面當圖書館造型),原因也在這裡,不是想紀念誰,而是想彰顯我自己--透過我的存在來展示對過往的尊敬,畢竟只有當創作者充滿能量的狀況下,才能顯示出過往成就累積的榮耀。一個卑微的人,是無法讓人感受到過去文明有任何成就可言的。

所我爸設計的紀念碑跟其他人設計的有一點很大不同,大多數紀念碑都有很多設計理由,比方說某個造型意味着某種意義之類的,但我爸的沒有,只是非常單純的造型,是因爲我爸認爲這樣最好,而不是爲了其他目的。

當然,後來不能免俗的,要穿鑿附會想一堆意義給那座紀念碑,不過我們管不了別人的想法,就隨便了。

這一點其實拿來看臺灣社會也是很諷刺的。我在「1984」的心得裡就提過,獨裁統治的方式,一個就是讓人們緬懷過往榮光,一個就是給人們悲慘卑微的現在。這剛好跟泉源一書裡的狀況相同。建築界(或者該說「建築評論界」)鼓吹古代風格,認爲這些纔是最偉大的,新風格是不合時宜、是褻瀆、是對過往的不敬,然後認爲人是渺小的,人應該依附在集團當中,跟大家一樣最好,千萬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因爲人是卑微的。

你看臺灣不就是這樣,一方面把古代中國有多偉大說得天花亂墜,然後現在人有多卑微,臺灣有多渺小,一定要進入中國這個圈子裡才行,不然是死路一條。

然後一堆人忙着貶低自己,認爲自己沒用、認爲選誰都一樣、覺得日子能過就好、不要反抗權威、不要有意見、跟大家一樣最安全……

集體主義有多幼稚,看多少人批評名牌包、換機潮之類的就知道,偏偏大家還是趨之若騖。

我上面提過本書原名是「二手人生」,就是在說這種人,這些人沒有自己意見,一定要倚賴別人的意見,而每個人都依賴別人的意見,全是二手的看法,而最後,那個收割的黑手,則是試圖控制思想的惡棍,因爲他把自己形塑成大衆的代表,帶頭攻擊創造者,捏造出一個不存在的道德高點,然後要大家繼續依賴過往的榮景,而這個榮景則成爲二手思想者依賴的對象

過去光榮的那些創造者如果發現自己的後代一點也不長進,罔顧他辛苦創造豐富人類文明,而不知進續進步,只想着要倚賴與緬懷,還真會氣死,因爲他被消費了。

這種現象也展現在臺灣的就業市場,書中有段話很適合在有人嗆聲再吵連22K都不給的現在:「誰對你宣揚犧牲精神,對你大講特講奴隸與主人,誰就是那個被服務的對象--而且他打算成爲奴隸主。」因爲:「有人獻祭,就有人享受祭品。有人提供服務,就有人享受服務。」

是的,一堆老闆要員工共體時艱犧牲奉獻,那請問員工的犧牲奉獻跑哪去了?成果被誰掠奪了?

以前在醫院上班的時候,院長是修女,最愛要大家共體時艱、要發揮博愛精神,這話通常都是政府剛好調薪而她不想調的時候說出來的,但過幾天就會聽到醫院營收創新高的新聞。

幹!醫院高層有分紅,我們可沒有,偏偏高層行政人員在醫院裡面一毛錢也沒賺進來,憑什麼分我們工作的成果啊?

我太太工作的醫院現在也還是這樣的,行政人員居然優先分紅,醫療人員反而排最後勒!

這些高舉「要大家體諒配合」道德大旗的人是最不要臉的。

說真的,臺灣的企業主有幾個是值得尊敬的?企業要值得尊敬,不是你生意很好、很大、獲利很多或者產品很好,而是當你的員工日子好不好過。像大家都愛舉鴻海的血汗工廠,你覺得郭臺銘值得尊敬嗎?

本書其實有很多東西都能直接套用在臺灣社會,所以看起來更有感覺(阿特拉斯聳聳肩因爲科幻氣息比較重,反而覺得有段距離。),不過本書也不是毫無缺點啦!因爲主角洛克,說穿了,就是個外掛開超級多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啊!因爲他把主角塑造的太過「非常人」,所以反而有種超現實的感覺,讓你很難喜歡他,作者可能自己也有感覺,其實主角的篇幅並不多,你必須從側面去了解他,而書中的對話太過機峰,也讓閱讀的感覺更加疲累,因爲要消化好久。

還有,女性在書中成爲一種襯托作用,只爲了彰顯主角而存在,作者自己是女性啊……

此外,上面提過「建築評論界」這個議題,有一點要強調,作者並不認爲其他人沒資格評論創造物,實際上,批評是每個人的權力,問題只在於這個權力能否由一個沒有創造的人(比方說,那些評論家)拿來當武器攻擊創造者。

我自己長期寫書評,我自己也創作,所以我一直很注意這個。不是說不能批評,只是要認知到這是個人意見(尤其近一年多,我對文人相輕這句話有非常深的體認),而非絕對標準就好,畢竟我對書中主角對於僱主意見的「毫不在意」也是很有意見的。因爲他蓋的房子都是爲了自己而蓋,從不管僱主喜不喜歡或需不需要,他認爲人家只是出錢買「房子」,但創造的人是他,所以造型是他的,房子纔是出錢的人的,不過每個人喜好都不同,尊重僱主的需要,不能說是對自我創造力的一種污衊吧?

其實他適合像我一樣畫圖,我也不喜歡管人家想什麼,不過畫圖跟蓋房子不一樣,我可以圖畫完,等喜歡的人買就好,不喜歡我不要賣你就好,你批個屁?但他可是受委託蓋房子的人啊!那就像有人找我畫他的肖像一樣的,委託人可能希望我照實畫,可能要我把他美化一點,如果辦不到,那不是對創造的堅持,而是實力不足啊!

此外,作者對於社會弱勢者的寬容明顯不足,這也是我不再把阿特拉斯聳聳肩當成最佳小說的原因,因爲她忽略了很多相對剝奪與機會不公的因素,這一點也正是推崇她的美國社會現在產生很多資本主義怪獸問題的原因之一,關於這一點,可以看看「錢買不到的東西」這本書。

----------------------

原載於旭日之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