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客機”任務失敗,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B 波音公司對 9 月 6 日(星期五)晚上 10 點 01 分(山地夏令時),在與國際空間站(ISS)對接三個月後,沒有機組人員的“星際客機”飛船在新墨西哥州着陸時帶回的兩套空航天服幾乎隻字未提。6 月 5 日,美國宇航員布奇·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蘇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乘坐該飛船升空,原計劃僅在空間站停留 8 天。然而,他們不再需要這些航天服了。

在“星際客機”出現推進器問題以及保持推進器系統加壓的氦氣系統發生泄漏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決定,該飛船無法安全地送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回家。他們將在 2 月份乘坐 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返回,屆時將身着爲“龍”飛船改裝的白色航天服。

“星際客機”的航天服在國際空間站上會成爲無用的壓艙物,因此它們搭乘實際上已無用的飛船返回了地球。如果要爲波音公司在其全新飛船的首次載人任務中未能交付成果找一個更有力的隱喻,恐怕很難想到比這更合適的了。現在的問題是“星際客機”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以及該飛船是否還有未來。

“雖然這或許並非我們最初設想的試飛結束方式,”波音公司高管在一份全公司備忘錄中寫道,“但我們支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星際客機’的決定,併爲我們的團隊和飛船的表現感到自豪。”

也許吧,但這種驕傲可能放錯了地方。顯然,該公司仍將在 NASA 繼續發揮作用。它是航天局巨型太空發射系統月球火箭關鍵部件的主要承包商。但波音業務組合中的星際線部分或許會被淘汰掉。

就在 2014 年,NASA 選定了波音和 SpaceX 來建造新的航天器,將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接替 2011 年退役的航天飛機。合同總額爲 68 億美元,但作爲這兩家公司中的老牌企業,波音獲得了最大份額,達 42 億美元。目標是讓這兩艘飛船都在 2017 年開始飛行——但兩家都未達成這個目標。SpaceX 晚了三年,直到 2020 年 5 月的一次試飛才搭載機組人員。波音在 2019 年的首次無人駕駛試飛中遭遇了挫折,成功將星際線送入地球軌道,但由於任務時鐘故障導致航天器推進器燃燒時間過長,燃料消耗過多,未能與空間站對接。2022 年的一次後續無人駕駛飛行成功了,星際線在三個月前獲得了搭載宇航員飛行的許可。

從 NASA 的角度來看,隨時準備好兩艘不同的航天器前往空間站一直都很重要。在 1986 年挑戰者號和 2003 年哥倫比亞號災難發生後,航天飛機立即、暫時停飛,美國無法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當航天飛機退役時,NASA 不得不以每人 9000 萬美元的高價購買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座位。(相比之下,SpaceX 據報道每位乘客收費 5000 萬美元。)2014 年合同中的兩項獎勵旨在確保 NASA 不再僅僅依賴於單一的美國發射器。

“自合同授予起,與國際空間站存在差異的冗餘部分一直是我們項目規劃的重要構成,也是我們未來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長吉姆·弗裡在 2024 年 4 月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討論星際客機發射時說道。

最初,星際客機具有無限的使用壽命潛力,此飛船不僅能飛往國際空間站,還能夠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於 2021 年發射的全平民的“靈感 4 號”機組那樣,爲非空間站任務派送私人機組人員,並且本週還打算髮射類似的“北極星黎明”任務

但即便在此次最新的混亂狀況出現之前,星際客機的一連串延誤致使波音公司對其飛船的未來預期不再那麼雄心壯志。國際空間站正在逐漸老化,其首個組件在 26 年前就已投入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打算在 2030 年讓這個前哨站脫離軌道。每年會有兩個機組人員被髮射到國際空間站,這就意味着,SpaceX 最多還剩六個空間站任務,波音公司最多也還有六個——但星際客機還會再次進行飛行嗎?

“我們簽訂了七次或者六次飛行任務的合同,”波音公司商業機組項目經理馬克·納皮在 4 月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這將使我們持續到本十年末,所以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之後的事情。”

波音甚至可能無法獲得那有限的任務數量。8 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百分之百確定”星際線飛船將再次載人飛行。在週五着陸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商業載人計劃經理史蒂夫·斯蒂奇的態度同樣樂觀。他說:“我們很高興看到星際線飛船安全回家。這次重要的試飛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星際線系統上執行未來任務奠定了基礎。”問題是,在星際線飛船再次飛行之前,波音必須修復剛剛返回的飛船所出現的問題,而這並非易事。

飛船出現故障的推進器位於飛船中被稱爲服務艙的部分——這部分在再入大氣層前會被拋棄並燒燬。這使得工程師無法通過任何形式的法醫測試來確定飛船推進器故障的原因。飛船仍與空間站對接時的遙測數據表明,問題可能與推進器過熱有關,導致密封件膨脹和卡住——但數據所表明的和實際出錯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對波音來說,大問題既是時間緊迫,也是成本不斷上升。該公司不僅花光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 2014 年提供的 42 億美元,而且在該項目的整個生命週期中還額外支出了 16 億美元的費用,僅 2023 年第二季度就超過 2.5 億美元。與此同時,波音在其商業航空方面面臨嚴重——實際上是致命的——問題,其 737 系列客機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各發生一次墜機事故,造成 346 人死亡,2024 年 1 月,一架 737 Max 客機在飛行中一扇門脫落。9 月 3 日,在富國銀行決定將該公司評級下調至減持後,波音股價暴跌 7.3%。僅這一舉措就在該交易日致使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 84 點。

解決星際線飛船的推進器問題,將會耗費難以估量的額外資金——即使假設工程師們在沒有服務艙可供檢查的情況下能夠查明故障原因。這可能需要波音公司花費與解決 2019 年飛行中出現的問題相同的三年時長——消耗掉空間站剩餘壽命的一半時間。自 2020 年以來,SpaceX 已成功執行 13 次載人任務——爲 NASA 執行了 9 次,爲私人客戶執行了 4 次——航天局很可能會認定,不同的冗餘是無法實現的,至少在兩艘飛船中有星際線飛船的情況下無法實現。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災難使 NASA 比過去更加規避風險——這在決定讓最新的星際線飛船空艙返回的決策中起到了作用。

“我認爲,如今我們在綜合各方意見方面付出了更多努力,以確保爲在[安全]問題上持有不同立場的人們營造合適的環境,使他們能夠提出意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安全和任務保障主管拉斯·德洛奇在 8 月份表示。“我認識到,這可能意味着有時我們進展緩慢,因爲我們要把所有事情都弄清楚。”

目前,波音公司對於星際線飛船的失敗儘量呈現出樂觀的態度。“一次出色的着陸,非常棒!”該公司的任務控制評論員在週五着陸後表示。但 NASA 坦率地表示,對於這艘有故障的飛船,沒有什麼是確定的。“我們所有人都爲成功着陸感到高興,但同時我們當中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它能按照我們的計劃(搭載機組人員)來進行,”斯蒂奇說。“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審視那些沒有按照我們預期表現的事情。”

致信 傑弗裡·克魯格,郵箱是 jeffrey.kluger@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