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黃河建設的文旅路徑

黃河中華民族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提出,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同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並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和旅遊是典型的幸福產業,要通過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使黃河文化在引領社會風尚、改善民生福祉、推動經濟轉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業的幸福功能,充分釋放“文化紅利”,推進“文化賦能”,促進物質生產力與精神文化生產力更加緊密結合滲透,培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幸福生產力”,把黃河建成惠澤民生的生態幸福河。黃河文化促進幸福黃河建設路徑,可以概括爲以下“幸福五線譜”。

一、發展幸福產業,促進幸福就業

文化和旅遊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幸福產業,與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直接相關,也是黃河流域最具優勢、最有潛力、最能增強人民羣衆幸福感的幸福產業。要以黃河文化爲核心,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創意、影視、動漫、演藝、節慶展會、數字藝術文旅電商業態,讓廣大羣衆在文旅消費體驗中切身感受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文化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推動黃河文化與地方特色農牧業、工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等深度融合,通過“文旅+”和“+文旅”,培育黃河文化新業態新生態,壯大“文旅幸福樹”,拓展幸福產業集羣。要以人類幸福最大化爲動力,引領黃河高質量發展,迎接新一輪產業革命,根據沿黃地區資源稟賦地域特色,構建差異競爭的幸福業態佈局。尊重黃河流域自然環境、人文風貌、地域特色和民族傳統等稟賦差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積極探索符合地區實際、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推動黃河流域不同區域特色化、多元化、差異化發展。要通過發展文旅幸福產業,創造大規模、多層次、多樣化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以文化和旅遊產業引領、促進、擴大就地現代化、共享幸福家園的幸福就業創業。

二、優化幸福環境,構建幸福空間

文化和旅遊是生態共享、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綠色產業,能推動生活形態的創新變革,營造智慧生活空間和綠色美好家園,提升人民幸福感。綠色生態是幸福城市的本底,美好生活是幸福城市的源泉美麗宜人宜居宜遊是幸福城市的特質。要推動黃河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城市各類空間,要將黃河文化納入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黃河文化惠民育民。要推進從生產導向迴歸生活導向,文化和旅遊發展有助於構建幸福城市、幸福鄉村、幸福街區、幸福社區等幸福空間,營造主客共享的宜居宜遊宜業的文化空間,形成多元場景和全新生活方式,增強人民羣衆對幸福空間的認同感、歸屬感、滿足感、自豪感,增強遊客和外界的嚮往度、讚譽度。要深入發掘和盤活優秀民間文化藝術資源,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傳承鄉村歷史文脈。要推進文教結合,使黃河文化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要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升級,助力打造環境秀美、生活甜美、鄉村和美的幸福美麗鄉村,使鄉村成爲生活舒適的樂園、道德示範的家園、生態良好的田園、鄉愁記憶的故園。

三、傳承幸福基因,弘揚幸福理念

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塑造了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竭力量源泉。黃河凝聚了中華民族對幸福的不懈追求和奮鬥,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的幸福觀和幸福智慧,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幸福基因。黃河孕育的諸子百家文化形成了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幸福觀——儒家重義輕利、注重社會整體利益的幸福觀,道家清心寡慾、淡泊名利的幸福觀,墨家兼愛天下的幸福觀以及道教注重養生保健的幸福觀。當代中國人越來越認同將個人的幸福與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家庭、和諧的社會以及優美的自然環境緊密聯繫起來,形成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一致、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內在和諧的幸福觀。發展文化和旅遊,有利於傳承黃河文化中的幸福基因和幸福智慧,弘揚以人民爲中心、以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爲目標、以個體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生態全面改善爲主旨,以解決新時代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爲使命,以各國文明爲借鑑、着眼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幸福觀,實現從古典到當代、從理論到實踐、從理想到現實的革命性轉化。要推動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推進黃河文化和旅遊融合,實現黃河文化育民惠民利民,爲幸福黃河建設提供基因傳承、精神引領和智慧源泉。

四、共享幸福生活,成就幸福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文化和旅遊已經成爲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要將文化和旅遊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持續提高人民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要通過文旅融合講好黃河故事,讓人們更好地認知黃河、喜愛黃河、到黃河旅遊研學、黨建團建,汲取黃河豐厚的文化養分、感悟黃河精神,品味感悟黃河流域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發展成就、時代風貌,促進黃河文化深入人心,共享幸福生活的同時成就幸福事業。要充分利用黃河流域特色文化資源,開展經常性的羣衆文化、旅遊研學、黨建團建活動,培育參與度高、影響面廣、深受羣衆喜愛的品牌活動。要整合黃河流域羣衆文化資源,打造常態化、大衆化、特色化、規模化的黃河羣衆文化品牌活動,發揮對羣衆文化活動的引領帶動作用。要通過文旅融合、研學旅行、黨建團建、康養旅遊等爲個人和機構賦能,讓青少年更好成長,讓企業單位更有戰鬥力執行力,讓家庭更和美、愛情更甜蜜、養老更幸福,讓生命更健康更陽光更幸福綻放。

五、引領幸福模式,提升幸福價值

在幸福黃河建設中,文化和旅遊業可以發揮先行示範作用,引領構建幸福導向型發展模式。要根據幸福的本質要求,重新構建幸福導向的發展目的、發展方式、發展模式,推進發展的幸福轉型和幸福改革。追求幸福日益成爲世界人民生活的主旋律,也成爲國家制定政策、發展經濟產業的“風向標”。第66屆聯合國大會宣佈,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項基本目標,幸福和福祉是人類生活的普遍目標和期望。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指出,精神文化缺位已成爲世界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制約因素,兼顧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成爲世界人民提升幸福感的根本訴求。文化和旅遊的綜合幸福價值日益受到重視,涉及個體全面發展、促進產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等諸多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習總書記的“奮鬥幸福觀”,是對廣大人民羣衆參與民族復興大業、實現中國夢最有力的動員。黃河文化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有利於加深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有利於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文旅融合,可以促進黃河文化與其他人類文明交流互鑑,創新黃河文化國際表達,完善與相關國家之間多層次、常態化人類文明交流互鑑機制,挖掘人類共同的情感特質,更好地增強黃河文化蘊含的人類美好價值的國際認同,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使黃河成爲提升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標誌,使黃河流域成爲中華文明和世界大河文明傳承的樣板、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幸福樣板。

(注:本文爲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提升國民幸福指數研究》[20ZD04]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現代旅遊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全國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