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開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當不負人

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講述的故事,源於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典型。圖爲該劇劇照。 製圖:李潔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當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在扶貧幹部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陝西安康越走越寬,村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這是昨晚開播的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中一幕,源於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實踐。

統計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銳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七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是怎樣取得的?《石頭開花》以脫貧攻堅的征程中鮮活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蹟作答。該劇共10個單元,每個單元兩集,通過藝術性與紀實性的融合,把精準扶貧政策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並取得實效的艱難歷程告訴觀衆,把一路走來的主要難題和盤托出。該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指導,江蘇廣電牽頭承製,幸福藍海等機構共同攝製完成,在江蘇、浙江、東方、北京、湖南、廣東衛視以及騰訊、愛奇藝和優酷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新劇在策劃階段曾擬名“脫貧十難”。從最初的“脫貧十難”到開播時的“石頭開花”,劇名變遷寄託着主創的溫情期待:脫貧攻堅奔小康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終究要讓所有人理解扶貧大義、瞭解肩上重任;勝利在望未全功,也終究要靠所有人在緊要關頭繼續辛勤奮鬥、創造實幹。只要功夫深,石頭也會開出花!

十個單元,濃縮全國脫貧攻堅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蹟

一個長年不在村裡待着,一個與鄉親們打成一片,兩位駐村第一書記,哪個纔是扶貧中的好乾部?昨晚播出的開篇單元《青山不負人》中,事情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樣簡單。

吳非飛秦楠曾是戰友,如今是同縣不同村的第一書記。吳非飛爲給安家坪村建立長期的產業,今天跑廠子,明天蹲科研所,大半年了,與村民打不了幾個照面,在考覈中被集體打了差評。相比之下,秦楠在康吉溝村處處做老好人,與村民親如一家,可他的真實想法是,平平穩穩等待任職期滿。堅持各自處事原則的他們,都在具體工作中卡了殼。較真的吳非飛看好村裡大力發展富硒茶的產業,無奈村民既不信他,也對富硒茶的營養價值缺乏科學認知,寧願習慣性賤賣給茶販子,也不肯跟着吳非飛乾產業。而在康吉溝村,懶漢牛二花光了撥給他修房子的扶貧款,賴上了村委會,秦楠束手無策。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志永的到來,讓事情出現轉機:整個平順縣都在富硒土地帶上,何不兩村共同開發富硒產業連片區,最終達成1+1大於2的效果?

兩集一個單元,主角初登場時涉及的扶貧難點至少有扶貧幹部樹威難、產業扶貧延續難、愚昧意識根除難、面對懶惰扶志難、考覈檢查過關難等。隨着劇情推進,村民們又一次在暗訪考覈中給吳非飛打了低分,但這一回,差評的出發點是大夥兒爲了讓這位取得實績的好乾部早點“脫身”離開大山——這也是一難,“脫貧不易脫身難”。

編劇張強說,脫貧之路困難重重,且因區域不同、貧困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會呈現錯綜交織的局面。因此,《石頭開花》的十個單元,並不孤立地圍繞“一難”展開,而是從區域特點、貧困程度、難題類型等多維度切入,濃縮全國脫貧攻堅中的典型人和事。

之後的單元裡,《古村情》的第一書記靳浩宇頂着壓力,在剪不斷理還亂的宗族人情中重新走訪識別,用行動抒寫精準識別的意義,確保將扶貧資源和政策送到真正的貧困戶手中。《七月的火把》着眼彝寨,通過改變村民的迷信觀念,仙人樑村終於舉辦火把節,走上文旅致富路。《信任》在扶貧幹部與村民隔閡消弭的過程中,展現了一個“垃圾村”舊貌換新顏,變身爲田園村、“淘寶村”的過程。而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扶貧先扶智與志等主題也將在此後的單元展開。

戲裡在扶貧“現場”取景,戲外爲奔小康的事業助力

《石頭開花》集結了國內現實主義創作中的強大陣容,由張強任總編劇,於小千、何晴王偉軍謝煒趙哲恩等爲分單元編劇,李少紅、劉家成、滕華弢、高羣書餘淳林柯張多福惠楷棟、徐宗政劉洋等十位導演分別掌鏡;演員包括林永健、韓童生杜志國鞏漢林、郭濤、富大龍韓雪、李光潔、馬天宇等。

優秀的班底有着共識,一部時代報告劇一定要貼近現實,呈現出時代風貌、時代精神。因此,劇集的拍攝地選取了距離扶貧一線更近的地方,甚至有些就在扶貧“現場”。主創們希望,《石頭開花》不僅是扶貧故事的見證者、講述者,更能參與其中成爲踐行者。

教育扶貧爲例,劇組向劇中的十個拍攝原型地和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鄉村學校捐贈了100套國家廣電總局“空中課堂”學習系統。藉助這套系統,鄉村、偏遠地區的學生可以遠程接收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相關節目,與身在北京的孩子聽“同一節課”。據透露,“空中課堂”的直播衛星覆蓋區域正是師資力量相對匱乏的地方,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教育部正聯合規劃,爭取把“空中課堂”教育扶貧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

上週末的開播儀式上,出品方還在《青山不負人》的拍攝地陝西安康開設了“安康大集”,把剪紙、嗩吶、皮影等當地的人情風物推介給全國觀衆。配合劇集的播出,江蘇衛視還將連續十天播出特別節目。屆時,劇集的主創和扶貧幹部代表將做客直播間,爲觀衆講述拍攝心得和扶貧軼事,展示扶貧地區的風土人情,讓扶貧項目中的特色物產走入更多人的視野。此外,“荔枝直播”等新媒體平臺,也將發起多場公益助農直播帶貨活動,以電商助力脫貧攻堅。

從文化到教育再到電商,出品方在戲裡戲外都希望能爲全民奔小康的事業助力。當貧困之態、扶貧之難在劇中交織,當脫貧之志、扶貧之力在劇外延續,觀衆也更能掂出這話的分量——“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幫助那麼多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