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手作湖南臘肉 外省後代直呼「前世的味道」

住民歐陽玲麗手作湖南臘肉,以檜木龍眼混合煙燻,廣受民衆喜愛,每月訂單逾百件。(移民南區事務大隊嘉義服務站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長達15天的煙燻期間,新住民歐陽玲麗須不時添加龍眼木與檜木屑,維持燜燒溫度。(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縣服務站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湖南臘肉料理成的家鄉菜,吃起來清香不膩的口感。(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縣服務站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來自大陸湖南的新住民歐陽玲麗,因懷念爺爺燜燒的臘肉,開始自己嘗試製作,花了一段時間摸索,調整配方,再以檜木與龍眼木混合煙燻,不少親友一試成主顧,還推薦她對外販售,有新住民姐妹們稱讚是「正宗家鄉味」,還有臺灣外省後代形容是「前世的味道」,如今每月訂單逾百件,廣受民衆喜愛,連國內知名半導體企業主廚也來訂購。

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的歐陽玲麗,10多年前嫁來臺灣,之前因非洲豬瘟禁止攜帶生熟豬肉入境,讓她好一陣子沒吃到家鄉爺爺手作的臘,無法忘卻家鄉的美味,尋遍臺灣各地,還是無法找到家鄉味的臘肉,於是決定乾脆自己來做。

歐陽玲麗剛開始以一般臺式臘肉所用的甘蔗稻殼等煙燻,但出來的味道仍跟家鄉不太一樣,且臺灣與湖南氣候不同,初期還常做到發黴壞掉,花了一段時間,才確定製程與配方,後來爺爺來臺探親時,還特地請他品嚐並指導

歐陽玲麗表示,一開始只分給親友吃,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找她訂購,原本屋外使用的簡易燻烤設備,已不足應付日益成長的訂單,爲換成專門烤箱,申請「新女力創業加速器計劃」,獲得首獎20萬元補助。

歐陽玲麗開心地說,新烤箱可處理的豬肉數量是舊的10倍,減輕不少人力負擔。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縣服務站主任林炳煌說,從新女力創業加速器計劃參賽過程,看到新住民的努力與創意,展現臺灣多元的美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