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再受國際資本青睞 外資將持續增配中國股債

(原標題:新興市場再受國際資本青睞,外資持續增配中國股債

新興市場資產近期再受投資者青睞。

疫情後,由於發達國家普遍實行零利率政策,但大型機構急需尋求收益,尤其是養老金等,因此新興市場成了關鍵目的地

國際金融協會(IIF)7月1日稱,儘管近期美聯儲的鷹派立場令新興市場資本流動受到影響,但資本流入整體情況仍相對積極,6月新興市場吸引非居民投資者的資產組合總額仍達281億美元,顯著高於5月數據

彭博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美上市的新興市場ETF在截至7月2日的過去35周持續錄得資金流入,累計流入規模達到494億美元。

另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達2874.6億美元,連續九個季度增長。事實上,除貨幣外的其他新興亞洲資產在6月獲得外資持續青睞,IIF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帶動下,新興亞洲6月獲得144億美元的新增證券類外資流入,佔所有新興市場的一半以上。

包括摩根大通高盛在內的多家機構分析師認爲,新興市場資產將受益於疫情後全球原材料的需求大增。而在美聯儲於6月議息會議中突然放“鷹”後,爲防止2013年“縮減恐慌”重演,多家新興市場央行已於6月加息。分析師認爲,新興亞洲在新興經濟體中情況較好,不太會再遭遇“縮減恐慌”。

國際資金將持續增配中國股債

儘管美聯儲縮表預期升溫,但各界並不認爲美元會大幅走強從而導致新興市場瘋狂資本外流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表示:“雖然美國短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以及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趨平引發了美元的技術性突破,但隨着美國經濟增長向全球擴散,渣打認爲未來6至12個月美元仍將走弱。資本外流可能會提振歐元、英鎊和澳元,預計資金仍將流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

不乏機構認爲,目前10年期美債實際收益率(名義債券收益率-通脹預期)爲-0.9%,如果後續債務率持續攀升,實際收益率可能繼續受到抑制,這或打擊投資者配置美債的興趣。貨幣擴張速度如相對社會生產力呈現過度膨脹狀態,將在長期損害美元幣值和信用。

這種擔憂似乎體現在了國際投資人的美債持倉中——6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4月海外投資者拋售美債總值達1767.03億美元。截至4月底,美債海外持有者持倉規模爲6.765萬億美元,創下年內新低。

不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數據顯示,國際機構普遍認爲,資金持續流入中國是更加確定的趨勢

今年6月債券通下日均交易量達305億元人民幣,交易筆數爲6407筆,創出歷史新高。全球三大債券指數均已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中,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佔總託管量的比例提升至3.5%;北向資金今年淨流入A股近2234億元,已超2020年全年的2089.32億元。

多位國際資管機構的投資經理都曾對記者表示,以綠色投資趨勢爲例,中國具有最完整、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車、光伏產業鏈,因此各國機構早前就已經出現了持續搶籌的現象。

美國大型資管機構景順(Invesco)大中華、東南亞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以前主權基金要論證的是‘是否要投資中國’,如今要論證的則是‘爲何不投資中國’,在未來五年,40%的主權基金計劃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可觀的投資回報、投資組合多元化等都是主因。”

與主權基金一樣,各國央行也在繼續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以在美元基礎上實現多元化配置。儘管所有貨幣均受益於這一多元化趨勢,但人民幣是主要受益者之一,截至2020年底,人民幣的平均配置比重爲2.3%,而一年前則爲1.9%。研究表明,超過半數(53%)的受訪央行目前持有人民幣,而2018年這一比例爲40%。

IMF於6月30日發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億美元升至2874.6億美元,實現連續九個季度的增長,再創歷史新高。

新興市場連續35周資金流入

就整體新興市場而言,目前仍呈現資金淨流入的狀態。

據彭博統計,在美上市的新興市場ETF在截至7月2日的過去35周持續錄得資金流入,累計流入規模達到494億美元。

根據地區劃分,納入彭博統計的美洲、亞太,以及歐洲中東、非洲地區(下稱“EMEA”)的基金中,美洲和EMEA的股票基金雖然7月2日當週均出現流出,但在債券基金流入支撐下,較此前一週的資金流入增幅仍達到三位數,其中,EMEA的增幅更是超過350%。亞太地區整體的淨流入金額較此前一週減少了50%,不過股票和債券基金均錄得淨流入。

按基金類型區分,在截至7月2日的當周,債券基金流入規模領先,達到了6.01億美元,股票基金則流入1.845億美元。

資金持續流入的背後,是一衆機構分析師對新興市場資產的看好。他們均認爲,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都將全面刺激對原材料的需求,從而提振大宗商品敏感型資產,爲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提供後盾。

圖騰宏觀基金(TotemMacro)的創始人、橋水的前新興市場研究主管貝克(WhitneyBaker)表示,俄羅斯哥倫比亞將是受益最深的國家,“不管是出口商品還是出口大宗商品的國家,目前都能得到一個外部需求旺盛的繁榮環境,這使得許多資產估值處於低谷的新興市場存在着可以長達一代人的投資機遇。”

ING駐倫敦的外匯策略主管特納(ChrisTurner)表示:“如果原油價格出現暴跌,廉價的估值和鷹派央行將支持與石油關係最密切的貨幣的走勢。從這個角度來說,俄羅斯和墨西哥的提前緊縮週期使這些國家的貨幣特別具有吸引力。”

高盛的策略師潘德爾(ZachPandl)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稱,儘管過去一週市場波動較大,但仍看好俄羅斯盧布、墨西哥比索巴西雷亞爾。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駐倫敦的新興市場債務主管巴雷奧(Pierre-YvesBareau)則強調,原油價格漲幅和與其相關的新興市場貨幣間的漲幅存在滯後也是看好這些新興市場貨幣的原因。

哥倫比亞、墨西哥和俄羅斯歷來是對原油價格波動最敏感的國家之一,但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今年至今,哥倫比亞比索下跌了11%,墨西哥比索和俄羅斯盧布也僅分別上漲0.2%和0.1%。而同期,布倫特原油價格已上漲46%。

巴雷奧稱:“目前大宗商品交易量接近六年高點,需求復甦將繼續支撐大宗商品的走勢,這將在稍晚爲拉美和海灣地區的許多國家的資產提供積極的宏觀背景。”

機構對於新興市場股市的態度也頗爲樂觀。高盛分析師馬斯里(CaesarMaasry)和蓋瑞(RonGray)在5月發表的研報中預計,除北亞以外的新興市場(墨西哥、南非、俄羅斯、印度和巴西)未來12個月股市表現將比發達經濟體股市好15%。

他分析稱,這些新興市場的表現之所以能強於發達市場,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增速的差距。根據高盛的預測,就總體水平而言,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將在今年強勁增長5.9%,(2020年時爲-5.1%)。而新興經濟體的增速更將攀升至7.3%(2020年爲-2%)。此外,新興市場內部的週期性風險敞口在今年下半年有恢復的空間,也將令除北亞外的新興市場資產(尤其是股市)在下半年表現強勁。

這次或無需過慮“縮減恐慌”

除了全球經濟、自身經濟及資產估值外,美聯儲政策一直也是影響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重要因素。在美聯儲於今年6月FOMC會議中暗示將早於市場預期開始考慮“量化縮減”後,在路透社關注的37家新興市場央行中,有5家(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匈牙利和捷克)在6月推行了加息。其他不少央行(韓國、挪威)也表示,未來幾個月將加快加息步伐。

法國興業銀行的EMEA策略師德里馬爾(MarekDrimal)稱:“這些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並預計將繼續或很快將收緊貨幣政策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爲了避免受到美國稍後加息以及美元可能走強的影響。”

在一衆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分析師認爲,新興亞洲在面臨美聯儲“量化縮減”時會最有底氣。在他們看來,與2013年的情況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新興亞洲經濟體可以依賴更大的外匯儲備、相對溫和的通脹、繁榮的商品貿易和更深層次的本幣債券市場。

“新興亞洲的央行之所以能夠推行更加寬鬆的政策,正是因爲其基本面改善。”多倫多多米尼銀行駐新加坡的首席新興亞洲和歐洲策略師科特查(MitulKotecha)表示,“儘管有少許例外,但整個亞洲地區的通脹仍相對錶現良好,而外部收支平衡有所加強。”

他補充稱,儘管一些資金暫時流向拉美、歐洲、中東、非洲的一些通過加息提振收益率的經濟體,但亞洲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有幾個亞洲國家在疫苗推廣的速度方面落後,給復甦帶來了風險。”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亞洲研究部負責人高勇(KhoonGoh)認爲,新興亞洲經濟體還可以從以下事實中得到安慰:由於資金流入在疫情前並沒有像上次危機前那樣激增,此次資本流出的規模也不會像2013年那樣大,“同時,雖然今年的外資拋售資產給新興亞洲的貨幣帶來了壓力,但這也意味着,稍後會出於對美聯儲貨幣正常化影響的擔憂而繼續流出的外資將更有限。”

根據彭博的統計,亞洲地區七種實際有效匯率平均值目前比五年平均值低0.5%,這種低估可能會限制拋售。相比之下,在2013年“縮減恐慌”前,這些匯率還被高估了7.4%。

歸根結底,法巴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的多資產量化解決方案亞太區主管桑杜(PaulSandhu)認爲,“目前的資金流動仍在追逐復甦,而亞洲的基本面更好,因此其貨幣的低估僅僅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