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末日博士警告:經濟恐成「I型暴跌」 比金融危機還慘

▲新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呼籲,全球央行聯手貨幣寬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實習記者陳妙津綜合報導

因爲悲觀預測被稱爲「新末日博士」的紐約大學經濟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警告,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美國經濟將呈現「I」型直線暴跌,變成在一次經濟大蕭條,影響恐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要嚴重,因爲這次全球恐怕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能使經濟復甦。

外媒報導,魯比尼撰文表示,與1920年代經濟大蕭條及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快更嚴重,在前兩次經濟下滑中,股市暴跌50%以上,信貸市場陷入僵局,緊隨其後的是大量企業破產,導致失業率暴增,GDP縮水了至少10%,然而這些是花了3年的時間才爆發的結果,相比之下,新冠疫情僅花了3周便嚴重衝擊全球經濟。

魯比尼表示,美股本月只花了15天便跌入熊市,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快的跌幅,至今股市已下跌35%,信貸市場失靈,連信貸息差都已經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水準,如高盛摩根大通等主流金融公司預期美國第一、二季GDP將暴跌,美國財長更警告,失業率可能會飆至20%以上,這也是金融危機時最高水平的2倍。

魯比尼說,很多人預期經濟將呈現V型復甦,但很顯然新冠疫情危機完全是另一檔事,如今看來的經濟衰退狀態既不是V型,也非U型,同時也不是急遽下滑而後停滯的L型,而是呈現暴跌的I型,代表金融市場實體經濟都大受打擊的垂直線,「我們將陷入比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還糟糕的狀況。」

理想的狀況可能需要幾個條件,一是疫情嚴峻的國家推出廣泛的篩檢、追蹤及處理措施,並模仿中國全面封鎖,大規模部署病毒藥及其他療法。二是貨幣政策制定者拋棄常規措施,施行零或負利率,放鬆信貸等以支持銀行,還需更多措施鼓勵銀行讓流動性低,但有償還能力的中小企業貸款紓困。第三,政府須部署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包括以家庭單位給予消費金。

但他也表示,除非疫情大流行獲得控制,否則這些措施僅是杯水車薪,經濟將繼續暴跌,直到2020年底,總體增長仍可能不會恢復,畢竟到那時,另一個病毒很可能突變襲來,干預措施的效果可能不如預期,經濟將再次收縮,市場將再次崩潰。

他表示,流行病肆虐,緊缺的經濟政策加上地緣政治影響,三者合一足已使全球經濟陷入持續蕭條及讓金融市場崩潰,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系列雖然遲緩但強而有力的措施挽救全球經濟於深淵中,如今我們可能不會再這麼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