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政府擬修改10條法律 從根上打擊移民剝削

新西蘭天維網報道,新西蘭移民部長最近就移民剝削問題提交內閣文件,各部部長達成共識,將大規模修改法律,從制度上打擊移民剝削。新西蘭日益嚴重的移民剝削問題,或將得到系統性解決。

新西蘭移民部長Iain Lees-Galloway最近發表的內閣文件稱,移民剝削對勞動力企業以及新西蘭的國際聲譽都造成了負面影響。新西蘭估計有45萬名持臨時簽證的移民工,但商業、創新和就業部(MBIE)認爲實際數字爲23.5萬人,包括19.3萬持工籤者以及4.2萬名可合法打工的留學生。但即便按後者計算,也意味着移民工佔到了新西蘭260萬總勞動力的十分之一。

爲了解決移民剝削問題,政府擬修改10項法律,並就修法問題展開諮詢。最終將在2020年7月份作出決定。

按照提議內容,處於“供應鏈頂層的企業需要對供應商承包商的移民剝削負有責任,這將對分包較爲常見的建築電信業產生影響。提議還考慮對剝削僱主實施新的懲罰措施,包括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經營企業。另外,還將設立一個剝削舉報熱線電話,爲舉報剝削的移民工提供“過橋”簽證,延長他們在新西蘭的逗留時間

Lees-Galloway的提議意味着,如果對違法的僱主具有“重大控制或影響力”,做出違反勞動法行爲的企業,可能將能夠承擔責任。

MBIE委託奧克蘭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移民剝削的常見形式包括移民被迫長時間工作、收入低於最低工資等。

奧克蘭大學商學院研究表明,酒店業農業園藝業一同被認爲是移民剝削最嚴重的行業。而在建築業,一些菲律賓工人不得不向招聘者支付8000到1.5萬新西蘭元費用,上班後還被各種剋扣,從上網到防護用具,都得自己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