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解嚴33年 臺灣民主倒退嚕

環團申請反空污遊行竟遭高市府駁回,這不僅是剝奪民主基本權利,更提醒百姓,解嚴33週年的臺灣民主快樂嗎?圖爲去年南部反空污遊行。(李建誠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劉宗龍攝)

昨天是解嚴33週年,諷刺的是,最高民意機關正爲了美麗事件主角之一的陳菊陷入罕見衝突國民黨佔據議場,放棄說理,這是民主怠惰;民進黨擁抱曾誓言推翻的輾壓式立法,成爲人頭拳頭更可怕的暴力政黨,這是民主倒退。解嚴果實未能開枝散葉,無疑是這代政治領袖帶給國家最深的傷害。

此次朝野衝突,癥結在於國民黨指控陳菊任高市長期間,市府遭監院立案調查逾50案,不該接掌監院。國民黨若真心認爲人事案萬萬不可,那麼,比武鬥更重要的,是讓陳菊站上備詢臺,用質詢證明對方的不適任,用論述證明反對的正當性,爭取人民與之站在同一陣線,就算舉手舉不過民進黨,也要有企圖心,讓反對這份監委名單的人,不只是國民黨在立院的38席票,而是全臺2300萬票。

但國民黨卻選擇孤守議場,沒意識失敗者的悲鳴,從來就不會是民主進步的養分。試想,戒嚴的38年,臺灣若沒有敢上街頭行動者,老百姓等得到解嚴的那一刻嗎?此刻的國民黨,別說行動,連思想都付之闕如

同樣的,民進黨在初嘗國會過半甜美后,也走向當年喊着要推翻的一黨獨大之路;沒有過不了的法案,不想過的誰也別想過。以前說別讓國會淪爲橡皮圖章,如今青出於藍,只要行政部門出個聲,立院就配合修法,沒法修就立法,把立法權當成開坦克

2009年的蔡英文說過,馬政府掌握行政權,也掌握立院四分之三席次,再由總統統合行政、立法,憲政體制已喪失制衡機制。這席話,若重播給此刻的民進黨聽,難道不會無地自容?

昨天,連環團申請反空污遊行都遭高市府駁回,這不僅是剝奪民主基本權利,更提醒百姓,當年說要將《集會遊行法》從登記制改爲報備制的民進黨,在執政後,連這種最基本的民主權力都捨不得放手。所以,解嚴33週年的臺灣民主快樂嗎?答案令人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