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東數西算”來了 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隨着數字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算力成爲核心資源之一。以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爲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成爲新基建中的“地基”。

國家近日明確提出佈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啓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佈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業內分析,從產業層面來看,利好掌握高密度集成高效電子信息設備高端精密空調液冷餘熱回收利用等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技術企業,以及提供雲遷移、多雲管理、數據流通網絡安全服務的企業。同時,跨省傳輸網建設帶來交換機路由器等大量設備需求,核心技術國產化帶動信創產業發展,數據中心集羣化發展將迎來更多政策層面支持。

8個算力樞紐建設方案正在編制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提出佈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啓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沈竹林說,全國一體化大數據建設將成爲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座。國家算力網絡將成爲數據要素流通、暢通經濟循環的新通道,國家樞紐節點將成爲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支撐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新支點

按照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工作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佈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在17日召開的發改委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8個國家樞紐節點正在抓緊編制相關建設方案,細化完善內部規劃佈局和政策改革舉措。

孟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8個樞紐節點,將作爲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幹連接點,統籌規劃數據中心建設佈局,發展數據中心集羣,開展數據中心與網絡、雲計算、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並作爲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對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用戶規模較大、應用需求強烈的節點,重點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佈局,實現大規模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滿足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

而對於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潛力較大的節點,重點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範圍需後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

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數據中心和算力網絡將成爲數字化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也不只是專注於數字場景的打造,延續信息化時代的單點效率提升的思維,更應從數據算法、算力等基礎工程和技術方面做出系統性數字化改造,這就需要更多的數據中心和算力網絡作爲支撐。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是作爲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幹連接點。傳統上,我國通信網絡主要圍繞人口聚集程度進行建設,網絡節點普遍集中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數據中心對網絡依賴性強,隨之集中於城市部署。

近年來,隨着數據中心規模快速擴張,對土地供應、能源保障、氣候條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現有城市資源,特別是東部一線城市資源,已難以滿足持續發展要求,需儘快轉變以網爲中心的發展模式,圍繞數據中心重構網絡格局。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於施洋表示,目前存在東西部協同不到位尤其是東部地區欠缺考慮與西部有效的銜接、網絡底層數據中心集羣建設與上層應用之間脫節、各集羣內部協同不到位等問題。樞紐節點的功能定位是優勢互補、東西聯動,未來應努力做到東西協同以及各集羣內部協同。

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數字化發展和大數據的應用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數據的流通。在我國將數據列爲生產要素的背景下,加快完善數據資源採集、處理、確權、使用、流通、交易等環節的制度法規和機制將顯得尤爲重要,這有利於明確數據要素權責、打通數據流通交易堵點,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發展引擎。

綠色節能成爲關鍵實施路徑

當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爲國家發展的重點方向。基於數據中心的高能耗問題,綠色節能將成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實施路徑。

我國數據中心年用電量已佔全社會用電的2%左右,且數據量仍在快速增長。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我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到2030年將突破400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將升至3.7%。

發改委表示,爲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在數據中心建設模式、技術、標準、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進一步挖掘節能減排潛力,處理好發展和節能的關係。通過國家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集羣建設,擴大綠色能源對數據中心供給,提升數據中心建設的能效標準,推動數據中心綠色高質量發展。

於施洋表示,數據中心的綠色發展不能單獨從數據中心的角度來計算相關指標,而應從其帶動整個數字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待。一方面需要鼓勵數據中心使用綠色節能技術,另一方面也要突出數據中心建設通過推動產業優化進而實現相關產業碳排放減少的作用。

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政策旨在推動數據中心綠色高質量發展,從產業層面來看,利好掌握高密度集成高效電子信息設備、高端精密空調、液冷、餘熱回收利用等降低數據中心PUE的技術企業,以及提供雲遷移、多雲管理、數據流通和網絡安全的服務的企業,同時,跨省傳輸網建設帶來交換機、路由器等大量設備需求,核心技術國產化帶動信創產業發展,數據中心集羣化發展將迎來更多政策層面支持。

吳琦還表示,從區域層面來看, 東數西算進程加快,具備土地、能源、氣候等優勢的西算省市將加快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IDC機櫃上架率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