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重建街不服老 舊淡水新花樣
淡水環境藝術節每年號召國內外團體參加藝術踩街,展現壯觀多元的行動藝術,有「臺版巴西嘉年華」之稱。
每個月第2個週末舉辦的「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來自全臺各地的攤友,將各種富有創意特色的雜貨及美食帶到這裡與訪客分享。(高彥哲翻攝)
動員令
提到淡水老街,多數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多半是繁華熱鬧、商家林立、人潮絡繹不絕的淡水中正路,但對當地人而言,真正年代久遠,屬於老淡水人共同回憶的老街,其實位在淡水福佑宮旁、曾面臨拆遷命運的「重建街」,近年在地方人士奔走守護和活化下,重建街得以保有古色古香的建築特色,也重燃生命之火,爲淡水老街注入商業色彩之外的文化活水。
230年老街 從絢爛到平淡
擁有230多年曆史的重建街,街長5、600公尺,據傳爲早年福建人在此建立9間店舖,閩南話1間店叫做「一崁店」,因此早年稱做九崁街,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一直都是當地最繁榮鼎盛的商業街道。
直到國民政府遷臺,九崁街改名爲重建街,昔日商業活動也漸漸轉移到坡腳下的中正路,而依然保有許多舊式街屋風貌的重建街,變成寧靜幽秘、古色古香的純樸社區。
社區居民 共組創意市集
但2010年政府計劃執行淡水6號道路拓寬工程,計劃拆除重建街老屋,從小在重建街長大的前淡水漁文影像館長程許忠發起搶救重建街行動,終於成功守護住老街,並與社區居民共同組成新北市淡水街道文化促進會,於每月第2個週末舉辦「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邀請全臺各地攤友,將各種富有創意和特色的手作品、美食帶來分享,也引進年輕人的音樂、美學等文化,爲古色古香的重建街增添一股新活力。
重建街14號街屋曾是布袋戲主題館,展示各式戲偶、戲服,現由第2代屋主蔡以倫經營文創基地「香草街屋」,也被列爲市定古蹟。
蔡以倫說,他以淡水在地種植的香草製成茶包,店裡已累積16種不同口味的茶包,透過與一羣年輕人加入重建街創意市集,以及不定期舉辦周邊活動,希望帶給老街不同面貌,讓更多人接近、喜歡老街。
個性小店 有童趣有浪漫
重建街60號由詩人許赫經營起二手書店「心波力幸福書坊」,定位成親子書店,不僅以繪本童書爲主,書店設計也充滿溫馨童趣,門口特大絨毛熊娃娃是迎賓吉祥物,店內裝潢則以溫暖明亮的橘色調爲主,成爲親子共遊的好去處。
許赫說,「心的波力」是「心的聚合物」,是「通往幸福的書店」,最初書店開在淡水學府路,後來發現淡水第1條街道重建街,是條浪漫的街道,希望書店可以讓街道更有氣氛,便決定遷址。
爲讓斑駁的老街階梯增添亮點,淡水福祐宮2016年委外彩繪廟旁連接重建街的階梯及圍牆,畫上關渡大橋、渡船頭等淡水河畔風景,階梯彩繪更做出3D立體視覺效果,吸引遊客駐足拍照,但也有當地民衆認爲,彩繪讓老街的古色古香不再,恐失去既有文史意義。
古今交融 不守舊不忘本
活化重建街各界有不同想像,不管如何讓老面孔與新文化融合,就像程許忠所說,「洋人文化固然重要,但我們保持地方文化,不應只有洋人文化,更不能忘本」,重建街珍貴的歷史記憶與風貌,仍有待社會大衆持續照顧珍惜。
除了民間團隊進駐活化,新北市府也將淡水老街上日據警眷宿舍,改建爲淡水藝術工坊,目前有身聲劇場及齊柏林基金會進駐,透過劇場演出和影像展示,爲淡水老街注入商業色彩之外的文化活水,也讓一度走入歷史洪流的淡水老街,重燃生命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