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獻文專欄-臺股快牛行情將轉溫和成長

臺股自春節以來猶如洗了三溫暖,先是牛年開紅盤後,指數持續改寫歷史新高,行情火熱「犇騰」,但自美債殖利率走高開始影響全球市場投資信心後,臺股隨美股明顯回檔,而且這波賣壓最重的類股,就是之前帶領指數向上衝高的半導體科技股,使得原本的樂觀多頭情緒戛然而止。但臺股多頭劇尚未落幕,指數將由過往的快牛行情,轉爲溫和成長。

首先從外部國際市場因素來看,目前全球各國央行積極推出振興經濟的政策,美國更是加碼通過1.9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帶動成熟國家政府債務佔GDP比例,已經超越二戰水準,統計自2020年3月起,美國、歐洲、日本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由14.65兆美元快速且大幅地擴大至22.8兆美元。在如此龐大的資金動能之下,自然成爲支持包括臺股在內的風險性資產走揚的動力來源之一。

根據歷史經驗,當資金行情席捲全球,臺股的股價淨值比(PB)就有上調的機會,直到央行資產規模年增率開始收斂爲止,而目前尚見不到全球央行準備收斂資金寬鬆環境,相對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市場將願意給予臺股更高的PB值,目前臺股PB約在2.4倍,參考1990~2000年新臺幣外匯強勢的黃金時代,臺股當時PB落在二~四倍間,由此推估,這波臺股PB在2.3至2.5倍間都屬於合理範圍,更別說對照美國的那斯達克指數與S&P 500的PB評價高達五~七倍,臺股相比之下反而仍相對落後。

再者,市場最擔心的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表現,可能牽動全球投資人的敏感神經,甚至認爲股債市關係在債券利率上升影響下,可能出現蹺蹺板走勢,但是從歷史數據分析,美國長天期殖率利率走揚,因爲反映景氣回暖的正面訊息,與股市關聯性反而是正相關,也就是美債殖利率上升時,股市也同步維持多頭走勢。從美股1993年以來的統計,每逢長天期殖利率走揚、短天期殖利率走平時,美股平均震盪幅度約6%,而後市整體平均還可以上漲達18%,即在美債利率上揚時,投資人反而應該趁着市場震盪時逢低佈局

臺灣經濟面不斷繳出優於預期的經濟數據,是支持臺股的有利因素,包括最新公佈的2021年1月臺灣外銷訂單,在全球景氣逐步回升的帶動下,年增率高達49.3%,連11紅,預期2月一樣能維持40%至50%的高速年增幅

主計處也同步上修2020年GDP數據來到3.11%,該數字創下近3年新高,預期2021年臺灣GDP年增率更可望來到4.64%,較前次上修0.8個百分點。

最近公佈的上市櫃公司2月營收達2.65兆元,維持年增27.43%的好表現,累計前2月營收5.93兆元,年增幅達11.52%。從大方向來看,在2020年低基期的作用下,臺股上市櫃企業獲利年增率有機會在第一季見到高點,第二季之後仍有望保持雙位數成長,帶動全年成長力道相較去年加速。

綜合而言,臺股展望仍有表現空間,只是因爲自去年起盤面都只有電子股一枝獨秀,而近期的美債殖利率引發市場自高檔獲利了結,資金從科技股轉往去年沒有表現、基期較低的傳產、原物料族羣,臺股也將由電子股拉動指數的趨勢,轉爲類股輪動新格局,而具有漲價題材的原物料週期性產業,包括TFT、DRAM、鋼鐵、傳產原物料等,將成爲近期資金的新焦點;但長線來看,5G、電動車高效能運算的半導體相關科技股,仍是引領檯股持續上升的主流。

外資是否回補臺股,也是未來指數走勢的重要觀察指標,受到美股之前一波的快速修正,外資自春節開紅盤之後就明顯站在賣方,2021年以來賣超臺股2,628億元,但是根據歷史經驗,外資自2006年以來就沒有連續兩年賣超臺股的軌跡,而去年外資創下史上最大賣超臺股5,395億元,預期2021年外資將重新回補臺股,屆時這波資金將成爲推升臺股的另一個主動力

整體而言,臺股多頭大戲仍未結束,投資人可透過臺股基金,分批逢低進場佈局臺股,同時參與非電族羣與科技股這出仍在上映中的多頭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