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可能會提出自己根本不需要的需要

江亙鬆

近日看到一則新聞,位於臺南的成功大學有一家經營56年的阿婆文具店,由於「現在學生很少用紙筆等文具,這樣一來,進貨不能多,卻無法只進少量,不敵大環境洪流決定歇業」,而成大的學生爲了「搶救」這一家有歷史情感的店,不知道怎麼號招的,居然可以在四個小時把文具店內所有商品掃購一空,這樣的舉動讓阿婆原本關店念頭如然動搖起來了。

創業顧問角度來看,其實我建議阿婆還是要把店關掉,不要因爲這一時假象而太眷戀這一羣根本就不是客戶的客戶。

如果阿婆文具店只是因爲自己成本控制或者宣傳廣告問題,還可以考慮是否繼續營業,因爲這次關店事件的確吸引到了成大學生的注意,但是反過來想,現在學生真的像以前那樣需要許多紙筆等文具嗎?如果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的確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這已經是「市場問題」,也就是已經不是如何Do the thing right的問題了,因爲這已經不是一件Right thing,怎麼做都不會成功的。

其實八十歲的阿婆也老了,學生如果還希望阿婆繼續營業實在是有點難爲阿婆。除非有學生願意幫忙經營,不然這種一晚把店內一掃而空的事情又不是天天發生,如果阿婆因爲一天學生的激情就決定繼續營業,其實競爭者一樣存在、學生對文具的消費量一樣不會增加,成本一樣不會降低,到後來只會讓阿婆是再次認清現在學生真的不寫字而已。

臺灣有許多老店都是一樣的情形,原本已經沒落到幾乎要關門,但是因爲媒體報導之後,突然有了一波瘋狂的業績,如果老闆只是把庫存出清就結束營業那還算是聰明,如果因爲這短暫的激情還去擴產,只會死的比較慘。消費者提出需求不見得是真的需求,因爲從來沒有人保證消費者一定會付錢買單,更何況市場上永遠有競爭者,阿婆一隻筆賣5元,如果隔壁賣4元,學生對阿婆的情感能維持多久?

生活上,我們常做一樣的事情,父母親健在的時候,總是不會想到多花點時間陪伴他們,等到哪一天父母親中風、癱瘓,纔在那邊哭着說「如果你好起來,我一定多花點時間陪你」。說真的,真的好起來了,你又花了多少時間陪伴父母?對自己的父母都可能這樣,那麼阿婆真的可以期待學生永遠瘋狂的購買嗎?如果不行,那建議同學們讓阿婆早點退休纔是上策

編按:本文原標題爲「創業與行銷智慧:消費者可能會提出自己根本不需要的需要,所以不要誤信消費者自己都不敢保證的說法」

作者江亙鬆,字CK,號上吐下瀉法師(取滿肚子怪東西又喜歡到處散播之意),對於創業、行銷、感情等與人類企業關係的事情都有興趣。生於臺北,經常出差上海徐彙區,主要工作是一個老婆先生與三個小孩父親副業是行銷管理顧問,人生目標是一家上市公司與兩棟新光三越。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