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偵探一樣“斷案” 外資機構透露A股調研秘籍

(原標題:像大偵探一樣“斷案外資機構透露A股調研秘籍

自2003年QFII開始投資A股市場以來,外資機構捕獲了格力電器貴州茅臺大牛股部分機構斬獲了數百倍的收益。近日,多家外資機構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了他們如何像偵探一樣,從上市公司的蛛絲馬跡中還原公司的真實面貌。如今,這些“偵探”又將目光投向了一個新的賽道

16年數百倍收益

對於新加坡資產管理機構APS的創始人王國輝來說,2004年是幸運的一年。這一年,他買入了格力電器和貴州茅臺。格力電器,APS一拿就是16年,至今仍在其投資組合裡。貴州茅臺,中間短暫離場一次,除此之外也一直留在其投資組合裡。王國輝更是將貴州茅臺當成他在A股最成功的投資之一。的確,算上分紅再投資,從2004年入場至今,這隻股票帶給了他數百倍的收益。

如今貴州茅臺成了A股最紅的股票之一。事後來看,投資該股似乎是再明白不過的事兒了。不過,2004年貴州茅臺還不如現在這樣“有名”。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董事總經理朱衛華接受採訪時曾說:“2004年雖然茅臺的銷量已經上來了,我們在跟投資者推介茅臺的時候,投資者仍有很多疑慮。有人問白酒還有人喝嗎,都是夕陽產業了吧。”

不過,王國輝認爲APS的中國分析師瞭解茅臺。分析師告訴他,茅臺是高端商務宴請的必選酒之一,且釀造工藝特殊,喝多了“不上頭”。APS研究後決定買入。

在王國輝的印象中,2004年格力電器試圖引進海外技術,奮力提升空調質量。在他看來,當時的管理層是工程師思維,致力於提供優質的產品。有業內人士介紹,光格力電器一隻股票,APS就賺取了數億美元的收益。

自2003年QFII開閘以來,不少外資機構從中國市場賺得盆滿鉢滿。高速增長的經濟賦予不少行業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經歷過相似經濟發展階段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預期到中國相關產業、公司將有怎樣的增長前景,他們果斷出手,而不少上市公司也回饋以豐厚的收益。

像偵探一樣還原公司真實形象

要找到大牛股,調研無疑是關鍵的一環。

方瀛研究與投資表示,投資時要像偵探一樣從蛛絲馬跡中還原出公司的真實形象。這家總部位於香港的投資機構創始人曾供職於美國知名長線投資機構資本集團,回國創業時試圖複製資本集團的投資理念——以深度研究驅動長期投資。

方瀛研究與投資合夥人、研究總監金悅奇介紹道:“我們不僅關注公司未來三個月或者半年的銷售、毛利等,我們更關注影響公司長期發展的因素,例如公司治理。”

怎麼了解一家公司的治理情況?金悅奇介紹了三條途徑:一是不僅跟管理層接觸,也要和底層員工接觸。很多時候公司出現什麼問題,底層的員工能最先覺察出來。二是關注公司的文化。公司文化滲透在方方面面。公司的KPI設置是否合理,薪酬激勵制度是否公平,一線員工最瞭解,與他們溝通可能明晰公司這方面的表現。三是爭取投資者日之外的拜訪機會。他表示:“在投資者日,公司一般要接待數十家機構,甚至上百家機構。這種情況下,它們往往會提前準備,試圖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但是,如果只接待一家機構,公司則不會過多地提前準備,而這反而有助於瞭解其真實的情況。例如,在非投資者日,我可能會用一下洗手間,看看洗手間是不是乾淨整潔,或者在公司或者工廠走一圈,看員工的精神面貌。”

他介紹,調研公司的管理層如果一天到晚抱着手機看股價,方瀛則會擔心管理層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經營公司。對於特別愛出風頭、熱衷於宣傳個人的管理層,方瀛也會對公司打個問號

金悅奇進一步補充道,一方面,隨着A股市場有效性提升,長期來看,公司的股價大概率反映其利潤的增長速度,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投資者可以多角度多渠道瞭解公司,撒謊變得越來越難。基於上述兩個因素,儘管上市公司的誠信程度不一,信披完整程度不一,但是長期來看,如果投資者足夠用心,可通過各種細節還原公司的真實面貌,找到大牛股。

王國輝也認爲,儘管目前關於A股的公司研究報告越來越多,但面對面交流有難以替代的價值。“當我們對從報告中、財務報告中讀到的信息不是很有把握時,我們傾向於與公司管理層見面。有時見面是增加對行業的瞭解,有時則是爲了完成投資決策的最後一環。”他補充道。

“我們曾經投資了一家大數據公司。認真研究了公司的報表,按照公開信息判斷,公司的業績應該可以更好些,我們覺得有些不對勁。在決定賣出股票之前,我和公司的同事說,去公司和管理層見面聊聊吧。”王國輝介紹,APS在這家大數據公司待了一天,和所有的管理層成員見了面,聊了天。聊天中,他們發現其中的一個聯合創始人,在大數據之外,還投資了一些房地產行業項目,這表明管理層不夠專注。這些信息沒有呈現在公開披露數據上,只有見面才能瞭解到。

王國輝坦言,相較於賣方組團式調研,他更喜歡私自行動。因爲參與調研的機構一多,每家機構能問的問題就很有限,又不好意思一直問佔用太多時間。如果公司有聯合創始人,他傾向於與創始人一個個地談。因爲兩個聯合創始人坐在一起面對投資者,他們倆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容易拘束,作爲投資者他能獲取的有效信息就比較有限。

目光轉向科技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資產總市值合計達2.75萬億元,機構估算這一數值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爲4.74%。如今A股已經成爲不少海外投資機構的必選項

一家公募基金量化投資負責人表示:“海外機構傾向於將MSCI或者富時羅素指數作爲基金業績的參照基準。現在指數已經納入A股了,基金經理如果不在基金中做相應佈局,他需要和投資總監或者公司其他負責人解釋其中的原因。所以,跟着指數佈局是默認選項。”該負責人認爲,海外主動管理資金增配A股的歷程剛剛開始

王國輝將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分爲三個階段。1995年-2005年是起步階段,當時A股上市公司比較少。僅有的少數上市公司對公司治理認識也較爲有限。他說:“1995年、1996年我們去拜訪公司時,公司還不知道怎麼接待投資者。有的公司反過來問我們對公司的期待是什麼,需要什麼樣的信息。”不過,他認爲,即便如此,有的公司管理層非常誠懇,通過充分的溝通,投資者也可以瞭解公司。

2005年-2015年是發展階段,期間A股上市的公司數量和質量都大幅提升。不少公司從海外引進了負責財務的管理層,公司的信息披露,投資者關係方面也有了顯著改善。相較於前一個階段,這個階段A股公司的管理層也變得更精明,投資者需要更努力才能瞭解公司的真實面貌。

2015年以來是穩定階段。在發展階段,A股市場經過數次大幅震盪,監管層的經驗更趨豐富,機構投資者更趨理性。王國輝認爲,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2020年可能是一個轉折點。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有力,增強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那麼,在對中國市場增強了信心之後,外資機構的資金將投到哪裡?種種跡象顯示,科技股可能是未來外資聚焦方向。

Wind數據顯示,2014年12月1日,愛爾眼科接待了包括Owl Creek資產管理等機構的調研。儘管當時深港通尚未開通,海外投資者還只能通過QFII投資深交所上市公司。不過,仍有部分海外機構參與了調研。那次調研至今,股價上漲超過15倍。

如今,包括愛爾眼科在內的醫療、科技公司成了資本集團等海外長線機構的“心頭好”。資本集團多次表示,中國已然成爲創新大國,醫療、科技可能是未來十年能爲海外投資者帶來豐厚收益的賽道。

創板公司更是彙集了外資機構目光。Wind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以來,資本集團參與A股調研30次,其中9次爲科創板公司調研。國際指數公司富時羅素已經公佈科創板公司初篩名單,2021年年初,一旦科創板公司進入滬深港通,富時羅素便可納入科創板公司。對於部分外資機構來說,瞭解包括科創板上市公司在內的科技股已經刻不容緩。

執掌方舟投資(ARK Invest)、被譽爲“女版巴菲特”的凱瑟琳·伍德在介紹三季度公司產品情況時表示,中國是科技和創新的中心。方舟投資旗下的中國員工日後將回到中國,以便方舟投資更好地把握中國的投資機會。方舟投資關注前沿科技,旗下產品投資3D打印、下一代互聯網、基因革命等相關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