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鄭威宏:異常的股價提供異常的報酬

受證所稅國際局勢影響臺股成交量竟然只有金融海嘯當時的一半左右,不少公司股價出現跌破眼鏡的低,也值得價值投資人仔細檢示。

【文/鄭威宏】

股市有句流傳許久的名言新手看價、老手看量」。每回記者問行政院長陳對臺股的看法時,回答的重點也始終不脫離「量比價更重要」。簡單說,若沒成交量背書價格也會變成另類空中樓閣,始終難成爲真實的市場價格。

沒量沒真相

沒量就沒價,指的是漲勢需要成交量的推波助瀾,較爲真實的價格纔會被凸顯;反觀,低檔沒有成交量時,經常發生在底部型態,就像○八年金融海嘯發生時,臺股殺到跌破四千點,但成交金額只有四至五百億元,現在看來,當時的市場情緒異常,成交量相當低迷,整體臺股被低估到不行,反之,如果四千多點的臺股,常態性的成交金額還有接近一千億或更多時,可能就表示成交量不足證明市場價值異常。

因此,背後的環境條件正常與不正常、市場的成交量、價格,這三個元素時常交錯影響,出現極端的變化。就像是股神巴菲特曾說過的故事一樣,「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報一個價格給你,但市場先生這個傢伙有個永遠改不掉的缺點,那就是情緒非常敏感多變,比女人還要善變。」若你跟着市場先生一樣瘋狂,在他提供極低的報價時,你還賣出,肯定最後就是得吃虧。

最基本價值HOLD不着

直覺且明確的異常,發生在所謂高度變現價值資產速動資產,如現金短期投資等)直接扣除總負債後,若爲正值,在財務上意義顯示,光是可快速變現的類現金資產,就足以支付公司所有負債,其財務狀況相當健全。

此外,若高變現性的資產扣除總負債後,還能較目前公司市值大,就表示外部人可藉由融資Buyout(收購),直接把整個公司買下來後,不論是直接讓公司下市,進行清算後發放清算股利給股東,或是持續維持公司運作,將帳上現金配給投資人,讓投資單位成本降至○元以下(帳上類現金足以支付所有負債及投入資金),公司運作重返新一輪負債模式經營,或空殼模式待有心人借殼上市

目前具有上述的情況的公司有三家,當中,倚強已爲全額交割股,但帳上一.○九億的現金,足以支付總負債○.五二億元,加上一年營收不到二億元,若經營者有意,轉身爲「殼股」的機會不小。而中和過去處分臺北市中和羊毛大樓,讓EPS一度飆到二一元,而公司利用處分後的大量現金,在一一年發放一○元的現金股利,讓股價一度達五○元以上;但題材結束後人去樓空,股價也跌到十五元下。

宏遠證自從賣出臺北市宏遠大樓後,股價出現利多出盡走勢,但大樓售出後,挹助EPS達四元,入帳現金高達三三億元;同樣的,目前資產負債表中,包括現金、附賣回證券投資、短期投資、自營操作等速動資產,高達一○一.五八億元,但公司的總負債卻只有六○.九七億,兩者相減仍有四一.二二億。

宏遠證具被收購價值

宏遠證股本四五.六八億元,股價只有七.三一元,換成市值僅三三億;也就是說,目前的市值遠遠少於清算價值至少八億元,折算每股一.七五元。

宏遠第三季每股淨值爲一二.一八元,加上帳上資產相當「乾淨」,再怎樣差,淨值打九折,其應有每股價值也達一○.九元,距離目前股價仍相去甚遠;如果是巴菲特老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被稱爲價值投資之父)還在世的話,可能也會心動吧!

經營者不應放任股價低迷

另外宏普(近期股價脫離低估股)爲營建公司,本身的存貨有多數爲土地資產,當中可能存在增值利益,若在流動資產減總負債減市值的公式檢示,只要是還出現小幅度折價(流動資產減總負債小於市值),配合公司營運現金流持續爲正(前三季營運現金流入三.七七億),這種低估資產價值的情況仍明顯,公司經營者也不應放任股價如此低迷。

微星方面,雖然資產卡在有一○三.八億元的存貨,較難判別公司流動資產的真實價值爲何,但公司在今年前三季營運現金流持續爲正值、具有獲利,而且過去三年,年年發放現金股利,市值壓至如今現況,應與臺股成交量低迷有一定程度關聯

另外,像是F─安瑞、F─科納二公司分別在雲端及光通訊商機擁有不錯的競爭力,雖然目前營運仍處於低潮期,但若有轉機時,獲利可能仍有爆發空間,而資產負債表對照下的市值,確實也出現低估現象,就等營運出現轉變,投資人可持續追綜。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03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