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生技業 潮水退去即知誰裸泳

新藥研發是一條漫長的路,沒有現金的支撐難以維繫研究發展:臺灣資本市場對新藥研發給予高得嚇人的本夢比,這些公司有沒有妥善應用,應該好好檢視基本面

【文/徐玉君

免疫療法精準醫療…,投資人只要聽到這些名詞,就像蜜蜂見到花朵一樣,蜂擁而至;問題是,投資人是不是真搞懂了免疫療法;新藥研發的發展趨勢固然重要,不過,一顆全新新藥需要耗時十年以上,歷經漫長時間考驗整體成功機率不到一%,尤其進入臨牀的燒錢階段,如果沒有金錢的支援,這條路會走得更坎坷。因此投資生技產業一定要做足功課,不可盲從,更不能人云亦云。

太多問號找不到答案

臺灣新藥研發公司,上市興櫃加起來共計有三十八家之譜,做什麼藥?是化學藥、還是生物藥;適應症是甚麼?罕見疾病、各類癌症、抑或大藥(如乳癌肝癌中風…);生物藥的機轉是甚麼?研發中的新藥是授權而來?買斷?抑或自行開發?是小型的新藥研發公司、或是中型研發公司?長線商業模式是甚麼?

在一堆問號之後,就更遑論如何評比這些研發中的新藥,有沒有國際市場相關的藥物上市?誰還在研發更精準的治療方式或複合療法?市場的需求價值有多高?能取得多大的市場佔有率?是內銷還是外銷市場?在無法搞清楚這些問號之前,請別輕易投資。

臺灣雖然已經有超過十家以上的新藥公司,研發中的新藥已經進入人體臨牀試驗階段,而臨牀試驗最大的驚奇有兩種,一個是驚嚇、一個是驚豔,選錯標的,自然就是驚嚇。不過,這些問題都是後續要仔細研究的部分,最重要的,自然是在財報公告季節,如何看懂技業財報中所代表的數據,而最燒錢的新藥研發自然首重現金流,沒有現金的支撐,如何延續後面的臨牀與藥證的申請。

首先要了解新藥研發究竟有多燒錢?依據美國新藥進入第三期臨牀試驗的規範,一般而言,受試者人數至少需約一千~一千五百人,每個個案花費約八~十萬美元,如果從臨牀一期、二期、加上三期的進度來看,金額動輒上億美元,合臺幣就至少三○億元以上。

瞭解商業模式再解讀財報

再根據美國FDA統計,近四年來臨牀試驗申請案件共有三三三件,不過覈准上市的藥物僅四十一件,至於雖然那些沒有被批准上市的藥物,卻也不一定代表失敗,如果有機會,一定會繼續進行更多的臨牀試驗,如此一來,將會花費更多經費以及時間,這也就是基亞肝癌術後防止復發新藥PI-88三期期中臨牀報告不如預期、浩鼎乳癌新藥三期解盲未達標,需重新申請三期臨牀設計等,這些都是會導致股價重挫的關鍵原因

然而,要看懂新藥財報的方法,還必須先了解新藥研發公司的商業業模式,才能正確解讀財報。在國際市場上,評估新藥的商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屬於技術優勢的研發公司,另一種則是來自後續商轉的商業價值,姑且稱之爲資產基礎的研發公司。(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3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